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孩子爱打人,如何教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行为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孩子喜欢“打人”,这个行为习惯并不少见。动不动就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这到底是有何缘故?为什么孩子爱打人呢?看看下面的案例,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案例一:为何孩子在外超爱“打人”呢?

  解读:对孩子来说,“攻击行为”只是他们用来表达感情或试探大人的方式之一。

  在龅牙兔学习中心里,有个叫强强的小男孩,超级“爱打人”,无论是大人孩子与他交流,都会被“攻击”。但据强强妈妈反映,孩子在家是公认的乖小孩。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一到学习中心脾气就超级大,还会动手打人。

  有一次强强在活动中心玩小车,开得正高兴,龅牙兔姐姐停下了车,告诉强强要上课了,小车不要玩了。强强尝试了下,小车果然被姐姐控制住了不能动 了,强强皱起眉头立即挥动小手朝姐姐扇去,其实手根本就没碰到龅牙兔姐姐。强强皱着眉头看向保姆,保姆“呵呵”笑了一声;强强又尝试动了下小车还是没成功,他又挥起小手,保姆又“呵呵”笑了一声……这个“挥手—呵呵笑”的动作就这么重复了3次。

  目睹了这一切之后,龅牙兔的老师与强强妈妈进行了交谈,了解到这么一些细节:

  1、情绪强度。强强本身是一个情绪强度和活动量都非常大的孩子,性格属于大喜大怒类型,同时体格也比较健壮,手脚动作都很重。

  2、成长环境。强强在家由保姆照顾,保姆平时对孩子的任何要求从来都是无条件接受的;但当强强来到龅牙兔,自然有必要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规则,强强感受到自己的“小权利”正被限制并且无法随心所欲,所以他的情绪自然波动很大。

  3、成人反应。1-3岁的孩子攻击行为非常普遍,他们常去试探自己的行为能力或大人们的反应。对于强强的攻击行为,保姆不但不第一时间阻止,还 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笑,这就会让孩子压根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每当自己挥手都会伴随保姆的笑声,这让强强认为很好玩,或许大家是在跟他闹着玩。

  所以,针对强强的打人行为,训练师给家长的意见如下:

  1、家里人停止类似的行为。强强爸爸有时会为了让孩子听话而请他吃顿“小生活”,这种惩罚行为要停止。作为两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所谓的“小朋友要和睦相处”之类的言辞,他们能明白的那就是“爸爸刚才打我很痛,我就听话了,打人真有用!”

  2、严肃对待孩子的行为。无论是保姆的笑还是家长们根据环境不同而变化不一的态度,都会对孩子的行为纠正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果是不好的行为,直接严肃地阻止;如果你只是笑着告诉孩子“打人不好”,那孩子得到的信息可能只有“妈妈也没生气呀,这样做还挺好玩!”

  3、即刻行动应优于言语规训。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直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立刻抓住他打人的小手,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给孩子一个阻止,这对他们来说已然是一种惩罚,过后无需再多说教。若再出现打人行为,继续上述方法即可。

  4、全家人行动一致。无论在谁面前,无论打了谁,给予孩子的“惩罚”都是一致的——游戏暂停、行动暂停、沟通暂停。孩子很聪明,如果全家人态度不一,孩子肯定会不断尝试限制,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这也正是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和在外面表现不一致的原因,正是因为家长的规矩在不断变化,导致孩子 学会“察言观色”后见风使舵。

  案例二:贝贝第一次“打人”是真的吗?

  解读:1岁之后的孩子开始探索世界,但是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有限,在积极的探索中,他们常会因为过于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

  贝贝今天是来龅牙兔试听的,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新鲜东西——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鱼、淘气堡飞来飞去的海洋球、桌上五颜六色的积木……贝贝高兴地玩 着、笑着。开始上课了,第一次见到龅牙兔姐姐,贝贝有点陌生,姐姐为他唱了欢迎歌。刚唱完歌,来了个小女孩,贝贝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冲到小女孩的面前, “啪”一下,小女孩倒在贝贝的面前,是贝贝推倒的。贝贝妈妈赶忙冲过去拉住贝贝的手,把他带到一边去狠狠训了一通。

  和贝贝妈妈交谈后,我们发现,贝贝只有在遇到小朋友的时候才会有“攻击”行为,那么,这真的是攻击吗?经常看见有的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后表现 出高兴的情绪,妈妈让孩子去和别的小朋友去打招呼,当这个孩子过去想挥挥手或者抱一抱别的小朋友的时候,由于力度没有控制好,“啪”一下、“哇”一声…… 一个表示友好的行为立即就被成人主观地翻译成了“打人”。很快,这些“打招呼”的孩子就真正变成了“打人”的孩子了。

  由此,我们给了贝贝妈妈一些建议:

  1、不再强化孩子打人这个行为:减少无谓的说教,看见行为即阻止(暂停孩子的行动),可以进行单纯的暂停,也可进行注意力转移,但不要以打骂方式惩罚孩子。

  2、贝贝其实是希望和小朋友交往的,只是由于力比较大,“下手”较重,所以妈妈需要先教贝贝如何和小朋友打招呼,甚至是在看见其他小朋友时,陪他一起打招呼;当孩子出现形似“打人”的行为时,可以立即抓住他的小手,挥一挥说:“贝贝是要打招呼吗?你好!”

  3、一旦孩子表现出积极的交往行为,就予以赞赏和鼓励。“今天贝贝和囡囡打招呼了是吗?妈妈看见了,非常好哦!”

  贝贝妈妈也很配合,按照我们给的建议一一去做,两周后,贝贝妈妈欣喜地告诉老师:贝贝就像突然长大了一样,不但再也没有打人了,见到小朋友还会主动跑上去问人家叫什么名字……贝贝妈妈细数着孩子的变化,非常欣慰。

  教育孩子的一些注意事项

  1、事先交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相处,如何打招呼、交朋友。

  2、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保持冷静,强制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不如换一种做法:妈妈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父母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3、当孩子有一定自省能力了,父母点到为止,不要多说,孩子自己也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

  4.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父母应该教孩子表达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那个小朋友还在玩,不想给你玩,所以你生气了,妈妈知道,但我们也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这只会让孩子一头雾水。

  5.循环往复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父母在教导孩子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耐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9252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