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专家指点让孩子长得更高的秘籍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安全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身高是事关孩子一生的大事,是每个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期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伍学焱教授作为专家出镜为家长们指点孩子长高的秘籍,帮助家长走出增高的种种误区。

  多种疾病均可影响身高

  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长得高才是发育好的标志,而矮小则是难以接受的,那么怎样才算是矮小呢?

  伍学焱表示,这要根据两方面标准:其一,看绝对值,身高比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均值低两个标准差以上,或是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第三百分位(一百个孩子中排倒数后三名)。其二,看生长速度,青春期前儿童身高增长速度大致为每年5厘米,即使孩子不比别人矮,也应该特别警惕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为此家长们都该为孩子建立生长发育监测记录,科学地关注孩子的身高变化。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遗传是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等受到父母的种族、身材、外部体征的影响,遗传性疾病也可能会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身高与营养、代谢、神经、内分泌等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还发现,矮小的因素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也有紧密联系,如环境中存在类激素污染物、反复接触尤其是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都是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祸首。

  伍学焱说,家长关注孩子矮小,到医院就诊的目的应该十分明确,“应该是在医生的帮助下,一起揪出这些影响孩子身高的不利因素,排除损害健康的潜在疾病,而不是为本来正常生长的儿童‘医学拔苗增高’!”

  “3岁看大”有一定道理

  遗传对身高的影响众所皆知,那么是否可以根据父母的情况对孩子的身高进行预判呢?老人常说“3岁看大”,3岁时的状况对最终的身高是否有提示作用呢?

  伍学焱介绍说,医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遗传靶身高,就是说孩子的身高从遗传来看,大致在这个范围:男孩遗传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6(单位:厘米);女孩遗传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5(单位:厘米)。

  伍学焱表示,遗传对身高有所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父母偏矮孩子就一定长不高。孩子可以有意识地、适量地、科学地运动,营养合理一些,使孩子的生长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身高是能够有所改善的。

  刚刚出生的婴儿身高多在50厘米左右。影响新生儿身高的除了父母的遗传因素之外,还有母体的营养状况、宫内环境和胎盘因素等。如果孩子出生时身高低于正常范围的最低值,70%的孩子可以在两岁时追赶到正常范围;还有30%的孩子追不到正常值,他们将来的身高基本上也追不到正常值,“因为你蹿个儿的时候,别的孩子也在蹿。”伍学焱说,“3岁看大”对于身高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平台期身高莫忽视

  在我国,一个孩子出生后到婴幼儿期大多能得到定期的体检,以监测他们的生长和发育是否正常,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也非常关注孩子的变化。但到了2~3岁后,家长的关注力就开始转移到对其智力发育和常见疾病,分散了家长对孩子生长的注意力。面对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并没有做到定期关注和记录这些生长指标的变化,因而错失治疗的良机。

  还有不少家长对“先长后不长”传统观点存在片面的理解,固执地认为孩子的身高主要是由青春期“蹿个子”的情况而决定的,对此,伍学焱明确予以了否认。

  他表示,人从出生到两岁是第一个生长高峰。出生到一岁,平均可长25厘米;一岁到两岁,可长10~12厘米。两岁到青春期发育前,是一个生长平台期,每年长高5到6厘米。之后,孩子将进入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即青春蹿个生长期,此期男孩平均长高约28厘米,女孩约25厘米。随后,骨骺关闭,达到一生中的最大身高,既成年终身高。

  伍学焱说,大量研究表明,整个青春期所获得的蹿个身高和成年身高只存在约20%的关系,而常常被人们忽略的2岁到青春期发育前的平台期才是关键,“2岁后到青春发育启动时的身高与成年身高有80%左右的相关性。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忽略孩子平台期的身高状况。”

  压力过大影响孩子长高

  怎么才能让孩子长得更高呢?伍学焱强调,“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调节生活方式,尽量地延长他们的生长周期。”他提出了六点建议:

  首先,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好好睡觉。“长个儿”离不开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是“脉冲性”分泌,夜间分泌多,白天分泌少。孩子晚上睡好了,生长激素分泌多,个儿也就自然能多长点。白天补觉会打乱生物钟的节律,所以一定要晚上睡足。

  第二,家长要监督孩子有适量运动,最好能亲自与孩子一道参加室外活动。阳光能够促进身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促进长个;活动中的互动,能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呵护,放松心情,减少应激激素分泌的同时加大生长激素的分泌。

  第三,家长要给孩子保证均衡的营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长给孩子吃得太油腻,导致孩子体重超标,有可能导致孩子性腺发育提前,缩短生长周期,影响最终身高。

  第四,要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给孩子减压。研究表明,压力大、长期抑郁等都会影响长个儿;而愉快的心情有助于生长。缺乏父爱的女孩,易出现性早熟;缺乏母爱或遭遇虐待的孩子,可表现为“母爱剥夺综合征”,表现为生长迟缓,改善环境后则生长加速。

  第五,避开有污染的环境。研究表明,雌激素、类雌激素物质(如人参、女性化妆品)等加速骨骼的发育,对孩子的最终身高都会有所影响。

  第六,现在有些学龄前的孩子身高“特别高”。伍学焱说,长个就像马拉松长跑,过早发力冲刺,将可能难以跑完全程而中途退出;孩子长得太高了,家长也要适当关注,因为有些孩子属于性腺提前发育,这样的孩子相当于“蹿个儿”早早地提前了,长得比别人早,但最终身高不高,出现“高小孩、矮大人”的情况。目前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适当进行干预,尽量使孩子的最终身高接近理想。

  追求身高切勿盲目

  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门诊,带着孩子排队看矮小门诊的人很多,诊室外的大厅和走廊被挤得满满的。伍学焱表示,虽说重视孩子身高是件好事,但目前有很多人太过敏感,“有一半的人根本不需要来就诊”。

  伍学焱分析,出现这种盲目关注身高的局面,是由两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是生活条件提高后,人们对自身的要求变高了。二是由于生长激素的利润较大,不少商家为了追逐利益,在社会上做了一些推波助澜的事情。

  伍学焱强调,如果孩子真的矮小,应该在医生的帮助下找到导致矮小疾病原因,进行治疗。但如果孩子身高正常,切勿违背自然规律,拔苗助长。“这样会给您的经济和您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首先,注射生长激素的费用很高,一年的花费高达近10万元,而且需要坚持治疗数年。其次,有些人会在骨龄已经闭合等已经无法使用生长激素的情况下,强行使用生长激素,这样会导致骨头横向异常生长、肢体肥大变形等不良后果。此外,还有些人采用极端的人工断腿方式。这种方式很危险,双腿力量如果不一样,那么可能会一只长一只短,有的甚至在骨折的过程当中,影响到了血管、神经,导致愈合后呈现畸形。

  面对有这样极端想法的人,伍学焱表示,作为医生应该努力劝导、开解,用正面的事例鼓励他们。告诉他们,社会选择是多元化的,除非从事某些特殊职业,人生的成功与否,与身高并无必然联系。

  科学认知绕开陷阱

  社会现实不可否认,随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身高在就业中占了重要因素,因此造成“恐矮时代”的到来,使家长和孩子深陷长高的泥潭之中。因此,不法商家借机设置了一系列增高陷阱,导致悲剧不断上演。如何绕开这些陷阱呢?

  伍学焱表示,首先,那些拍着胸脯说有100%治疗效果的,不可信。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可能达到100%。其次,不拍骨龄片子,就说可以帮助你长高的,不可信。因为人的身高是由骨头的长度来决定的,如果骨龄已经闭合,身高就不会再有增长。当然,那些不把骨龄片子交给患者和家属的,也不可信。此外,对于那些在广告中吹嘘采用高科技、太空技术以及双向调节内分泌等词汇的,更不可信。

  目前,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口服的“增高制剂”,对此,伍学焱表示,家长切勿上当受骗,这些所谓的制剂实际上是一些非常普通的性激素类的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生长,但同时会使骨龄闭合提前,不利于最终身高的增加。这是一种类似“饮鸩止渴”的做法,绝对不可取。本报记者叶洲

  ■专家简介

  伍学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垂体-性腺学组负责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59775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