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关键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宝宝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这是因为宝宝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比如:去幼儿园一定要走固定的一条路,如果换了路线会哭着让大人退回去重新走;一定是宝宝把钱递给卖冰棒的阿姨,如果妈妈直接给了,宝宝会生气的要求重来一遍,甚至哭起来……
秩序关键期的执拗阶段和追求完美的关键期总是手拉手一起来的。这阶段宝宝的审美要求从食物、用品发展到了对做事、行为完美的追求。这时他希望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错,都和内心的秩序相吻合。
当宝宝执拗时,首先要理解宝宝这一时期的心理需要,不给宝宝扣上“任性”、“胡闹”的大帽子,一味强硬的谴责、打压,而是尽力满足宝宝的要求、安慰他的情绪;如果实在做不到,就需要变通,这需要智慧和技巧,比如: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在这段时期,大人的耐心最重要。
宝宝秩序感的建立和维护,这是一个麻烦,而必要的过程,请妈妈放慢自己的节奏,按着宝宝的节奏观察他并给予配合。妈妈要按着宝宝的秩序要求来做,就算是从头再来一次也没关系,不要觉得是件麻烦的事情。在此阶段,应该为宝宝预备一个有秩序、合乎常理的环境,其中分人、事、物三方面来看:
人:照顾者稳定,照顾态度耐心。照顾者不要频繁更换,减少宝宝因变动产生的不安感。照顾者要了解宝宝对秩序感的关键期,知道宝宝对事物的执着,给予宝宝更多耐心,降低不必要的亲子冲突。
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习惯,这个时候培养是最合适。找出宝宝的生活节奏,何时吃饭、何时睡觉,在什么地方吃饭,在什么地方看书、玩玩具,有一固定的时间,以及日常生活作息中做事的合理顺序,例如:先洗手再吃东西,先刷牙再洗脸等等。
物:东西要有定位。不要经常变动宝宝生活中的摆设,对环境的布置必需要合理。诸如一些生活中的小用品。如杯子应该放在托盘里、玩具放在篮子里……等。宝宝长大后,对东西定位的概念,会逐渐养成收拾东西、整洁的习惯。
宝宝在有秩序的人事物安排中,稳定而安心的成长,宝宝两、三岁以后,秩序感会慢慢地内化,对周边人事物已建立秩序、连接及关系,以此为基础,拓展他更多生活得经验,以及对事情的推演、计划。
想要对宝宝在秩序期有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对宝宝的心理进行准确的了解,通过成长阶梯的测评,你会得到一份比较详尽的指导方案,理解宝宝心理和成人心理的根本不同,让父母耐下心来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才能让宝宝更加快乐的长大。
摇篮网成长阶梯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60568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