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格的培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心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基础教育因为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奠基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固有的教育传统、家长社会单一的育人目标,都使创新教育在相当多的学校里,被简化成为对某些特殊学生的精英教育,或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之外添加的特殊内容。更有一些教育工作者,把创新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对某种技能的培养训练。

  正是这种种误区,造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在我国很多中小学校依然“空缺”,也造成我国的创新水平一直落后于世界发达的创新型国家。

  创新的关键要素

  创新是一种有着特别意义的思维能力,但它绝不仅仅是思维和能力层面的东西,创新实际上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从人的素质看,任何一个推动社会发展,被称之为创新的过程及结果实质上都必须具备三个关键要素:动机、情感支持和能力。

  首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社会价值观,并能够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和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这是创新行为和能力的最雄厚的基础和根本动力,对于一个人的创新品质和能力具有价值导向的关键作用。

  其次是情感支持,即被我们称为个性品质的部分,一方面应具有科学精神,包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敢为天下先”、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精神;另一方面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坚忍不拔的毅力、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以及不怕挫折、不惧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意志品质。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些个性品质对一个人的创新作为的影响,大大高于具体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

  第三是具体能力,这里既包括思维方式、智能结构和行为能力,也包括发现问题、规划解决问题、实施落实等多方面的实际技能。

  怎样培养创新人格

  与创新技能的培养相比,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应该把创新人格的培养作为重点。所谓创新人格,是指个人在创新方面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一旦形成,就将成为助推一个人持续创新的原动力。

  从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角度,要培养孩子的创新人格,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创新的志向。要想有效地帮助中小学生树立创新志向,有五个方面的价值,特别值得潜移默化地予以传递。一是祖国利益至上。二是坚持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方向。三是诚信守纪。四是崇尚科学,热爱劳动。五是和谐与包容。

  要培养孩子的创新人格,其次要加强情感和意志教育,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情绪反应,形成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一要培养孩子的乐群性。二要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三要锤炼孩子抗拒压力和耐受挫折的品质与能力。四要有意识地培养生命热情和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五要帮助孩子掌握自我矫正不良心态的本领。

  如何加强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基础教育阶段的全程培养之中。在当前,加强创新教育,特别需要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大力提倡教学观念的变革。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对创新人才的影响不仅是终身的,也是最关键的。教育改革中,教材、教法的改革固然重要,但更为核心的是课堂中任课教师对授课原则的把握和具体的授课方式,特别是教师整体上的态度,即教学过程中蕴含的基本价值(或者叫做工具伦理),虽然是隐性的,但其影响更为长远。

  二是丰富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给孩子更多实践、更多方面的自我体验。在这里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第一,无论课内课外,都要提倡“问题中心”的教育模式。第二,需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给孩子们更多一点接触劳动的机会。

  三是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当前,特别需要从政策法规上,给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给予制度安排上的保证,要通过相关教育法规文件,规定科技教育的内容、形式、评估体系等;要在教育经费上,给科技教育以必要的经费保证和支持,比例要合理,要切实有实际效果;要加大教师队伍中科普人才的培养,通过政策扶持予以保证;要积极鼓励中小学少先队、共青团以及社会各类青少年服务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科技活动,为孩子们的科技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63578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