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帮你克服宝宝害羞心理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心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快过年了,亲朋好友聚会在所难免,各家宝宝相聚在一起也会其乐融融,在这个时候,宝宝们爱说爱笑,才艺表现都是大家的焦点,如果自家有个害羞宝宝,家长是不是有些着急?没关系,小编教您怎么克服宝宝害羞心理。

  一、改变观念  长久以来,许多人认为婴儿只有喜、怒、悲这几种基本情绪。事实上,婴儿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思维模式。而成人的嫉妒、害羞、挫折感一般都能在其婴儿期找到雏形或根源。?
  对于害羞。马里兰大学内森·福克斯最近的研究发现,婴儿期的害羞最早是出于本能。他用脑电图扫描仪监测一组9个月大的婴儿的脑部活动。面对陌生人的问候,那些性格内向的宝宝显得紧张、焦虑不安,大脑中掌控忧虑、恐惧情绪的区域变得很活跃。而性格外向的宝宝则会向陌生人伸出手去,脑电图扫描显示他们大脑中掌控积极情绪如“愉快”的区域会活跃起来。福克斯在对这组孩子进行了15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在婴儿期的害羞情绪是否延续至关重要。在被研究的对象中,被父母过分保护和得不到父母鼓励以克服害羞的孩子、在焦虑情绪中长大的孩子在成人后仍然容易感到害羞、容易焦虑。而那些拥有自信、敏感的父母、能够在父母帮助下从保护壳中走出来的孩子往往能够克服婴儿期的害羞与笨拙。
  所以我们明确的观念就是:人们在婴儿期就存有害羞心理,但它也是可以后天改变的。

  二、找到原因  要想有针对性地改变孩子害羞的个性弱点,首先要分析他的成因,一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1、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由于缺乏信心,其焦虑心理比较严重,对事物易于敏感,容易心虚。
  2、家教过于严厉。家庭管教过于严厉会使幼儿没有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性格得不到全面发展。
  3、教育方法不当。因家长和老师不注意教育方法,无意中屡屡伤害孩子的自尊,致使幼儿胆小紧张。
  4.对孩子的害羞心理要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据国外报道,下列5种方法可供选择以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
  a.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心。当孩子表现得很有创意、很有爱心时,应加以勉励,建立其自信。有了自信,克服害羞就简单多了。
  b.避免当众嘲笑孩子。当孩子称呼长辈或做事害羞时,父母不要责怪或嘲笑,因为那样只会增加压力,令他更退缩。
  c.引导孩子与其他孩子玩。可以带孩子欣赏其他小朋友游戏,在他兴趣正浓时,趁机鼓励他参与。
  d.不要因为孩子“害羞”相责。害羞只是一种行为,不是疾病,不必太在意。指责只会加重害羞心理。
  e.不要操之过急,要顺其自然。

  三、正确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  一般说来,欲赶走过度的害羞和焦虑,父母需要做到:
  1、放开手脚。
  从新生儿开始让宝宝自由探索世界,例如任由他把玩各种安全的物品,任由他在屋里爬行、任由他抓住各种小虫子进行研究、任由他独自吃饭虽然掉的比吃的多。不能因担心安全和害怕受伤或仅仅是嫌麻烦而总对宝宝说“不”。宝宝只有对这个世界认识越多,才越能建立起一种对外部环境和任务的信任。宝宝的自信就建立在对世界信任的基础之上,自信的宝宝很容易就能调适并克服婴儿期所存在的害羞心理。
  2、练习交往、锻炼能力。
  平时让宝宝多和邻居、亲戚主动打招呼,或适当通过走亲访友、参加集体活动等让宝宝拓展视野,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多与陌生人接触,使宝宝见惯不怪,如此则有助于克服害羞心理。
  另外,平时要注意培养宝宝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成败都应予以予以就事论事的鼓励和支持。同时,家长对此要保持重视,要随时回应宝宝。对宝宝的尊重和理解能增强其自信心,让他更积极主动地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对任何困难都依赖大人。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后,他就不会轻易焦虑,害羞也会自然化解。
  3、家长应和老师密切配合。
  改变孩子易害羞的性格缺陷,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很重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要有耐心。
  首先,对孩子的要求应适当。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应适当,要与孩子的能力水平平衡,不要过于严格,如果过于严格孩子就会在小朋友面前不能很好的发挥老师教给他的任务。
  其次,共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家长要有意培养孩子充分的自信心,通过常带孩子到外面去参加各种活动,来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害羞的孩子大多都比较害羞内向、沉默寡言,常常意志不坚定,所以家长要利用外出的机会多带孩子见见世面。家长和老师应有意选择一些简单的、易于实现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会使他们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
  再次,批评要谨慎。老师和家长批评孩子要慎重,要问清楚原因,不能贸然批评孩子的“过失”,更不能用尖刻的语言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胆孝孤独。
  总的来说,孩子的心灵非常脆弱、稚嫩,容易受到伤害。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只要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联手,用爱心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呵护和引导,就能让他们身心健康的茁壮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63979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