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cy和 George 结婚6年了,他们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Jane。Nancy是个家庭主妇,George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他们俩都很爱Jane。但是,在Jane还只有4岁的时候,Nancy就开始感觉到George已经不太在意自己,还经常找借口不回家。有一天,Nancy偶然发现George和他公司的另一个女同事已经住在一起很长时间,George最终也承认了。Nancy很痛苦,她知道,如果最终她和George离婚,将难免在女儿的心里留下阴影。Nancy和George为此谈了很多次,虽然最终两人还是决定办理离婚,但是为了尽量减少因此而对女儿的消极影响,他们还是决定咨询家庭婚姻治疗专家的意见。
家庭与婚姻治疗在美国是很普遍的专业服务,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专家向Nancy和George指出,在涉及孩子的离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夫妻双方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对方,以免造成孩子的“忠诚分裂”。在离婚前的一段时间,夫妻双方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苦闷、抑郁的心理状态,有时会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说对方的坏话,从而无意中将孩子卷到夫妻之间的争执上来。这样,孩子就在不断地被迫选择“相信父亲”还是“相信母亲”。夫妻之间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不仅彼此伤害了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和形象,而且,会给孩子造成十分沉重的心理负担。有些孩子甚至会产生是因为自己造成父母离异的想法,由此而留下长久自责的心理阴影。
其次,双方要一起很坦诚地向孩子说明离婚的事实和安排。夫妻双方在最终作出离婚的决定之后,应该一起向孩子解释,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原来相爱,所以在一起;但现在爸爸和妈妈不再相爱了,所以要分开。但是,爸爸、妈妈会一直都爱着孩子。在和孩子交流时,不需要太多涉及夫妻俩过去个人的矛盾,而应该侧重将来与孩子有关的安排,例如,爸爸(或妈妈)什么时候会搬走,搬去哪里,孩子的学习安排和生活安排是否会有什么变化。同时,将另一方的探视时间的安排也提前告诉孩子。父母在作出上述安排时,要考虑尽量减少孩子生活和学习安排的变化,包括保持孩子与爷爷、奶奶等亲戚的联系,由此降低离婚对孩子的影响。父母与孩子一起交流,能让孩子知道这是父母共同作出的决定,而且父母依然会照料、关爱自己,这样,孩子心中可以保留多一些安全感,不会感觉到被遗弃。
第三,父母对于孩子可能出现的行为逆转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无论父母采取什么措施,孩子对于父母的离婚还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担忧。因此,一些原本已经比较独立的孩子会表现出害怕与未获得抚养权的父亲或母亲分开。在行为上也可能会出现倒退的现象,例如5岁的小孩会像2岁的小孩一样吮吸手指,甚至尿床等。也可能出现退缩、无缘故地向父母发脾气,大声啼哭等现象。这些都是孩子在适应父母离婚的过程中可能表现出的过渡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为会自行逐渐消失。对此,父母应该更多地理解和引导,不应该一味指责、讥讽,否则会导致幼儿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离婚是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只要夫妻双方能冷静地协商、处理好孩子的抚养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还是可以为孩子的成长保留一个温暖的空间,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幸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65224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