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行为习惯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先说一则真实的故事:

1995年12月27日上午,某市郊中心学校一名一年级学生放学回家,路过新舍大桥时,不小心从四米高的桥上摔了下去,小腿骨摔断昏迷过去。约摸过了一个小时,上百名围观者多是议论无人去救。

路过此地的一位中学生李红华,见状推开人群,去桥下抱起已经苏醒在雪中向堤上爬的小孩,大声说:“小弟弟,你别哭,我来救你!”他使尽力气把小孩抱上了桥,叫来一辆三轮车,可车主见他没钱,不拉。无奈,他含泪背起小孩找到小孩的家,小孩脱险了。

先别去议论谴责某些人的行为,我们要赞颂李红军的见义勇为,这种道德上形成的“本能”行为。它体现了做人最重要的一个品格──关心他人的精神,仁爱良心的习尚。这种精神和习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培养。

当前对孩子“做人”要求,主要属于道德层次,可归纳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风尚,并以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教育重点。具体说起来可以从细微处入手,从具体行为抓起。

一、要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长辈)。

要尊敬父母,真诚地体味父母一片爱心,从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纯真亲情。要尊重父母的劳动,尽力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顺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应先请父母吃,先给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加以劝慰。过年过节,特别是父母生日应向父母祝贺。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顾。对父母不提过分的要求,注意节约不乱吃乱用。同时要兄弟姐妹互相谅解,邻里和睦相处。

针对上述要求,看一看社会现实,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确实使人心寒。

有一则报道,说一位母亲冒着鹅毛大雪跑遍市区为儿子买回一串香蕉。自己刚尝了一口,儿子声色俱厉地叫:“吐出来!”这位孩子是何等的自私,真是一杯畸形家教的苦酒。

湖北省有位13岁的刘某,用菜刀砍死了正在熟睡的父亲。当审讯人员问他:“你为什么要杀你父亲?”他横眉立目地说:“他今天为什么批评我、骂我!”

在家长宠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却是如此凶残地回报他的家长。这真是良心的泯灭!家长们,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已刻不容缓。

二、要重视家庭礼仪习惯教育。宋人编的《弟子规》在今天仍有意义和作用。

如《弟子规》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需敬听”,“兄道友,弟道恭”,“或饭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等怎样处理子女关系的教诫。

又如,“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孩子离开父母时必须告诉一声自己的父母,以免父母到处找寻。当孩子回到家后,要去父母处打一个照面,免得父母悬心)。“问起时,视勿移”(意思是回答长者问题时,视线不要移动),等关于行为规范的教诫。

再如,“亲有过,谏使便。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意思是说,如果父母有过错,是可以批评和进谏的,在进谏时,要和颜悦色,要柔声细气。如果父母一时听不进去,可以等待,等父母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复谏)。

前不久,国家教委转发了《北京市中小学礼仪常规》,明确提出了要把文明礼貌教育作为道德品质教育的突破口。常规有十条,对家庭礼仪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家长们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

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公德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涌上来,扑得一声吐在地上……这种习惯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最要不得。”

根据孩子特点,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公德习惯的教育:在文明礼貌方面,不说脏话,不打人骂人,不说谎骗人,不做妨碍他人工作和学习的事。在助人为乐方面,拾到东西要交还失主,对人要团结,别人有困难尽力去帮助。

在爱护公物方面,不随意破坏花草树木,不伤害益鸟益虫。在遵纪守法方面,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赌博,不吸烟,不耍流氓习气。

不要轻看这些小事,如果“习非成是”,对于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反而认为是对的,将给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涂上阴影。

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开导他的孩子的。“今后拾到一元钱以下可以交给老师,一元以上拿回家来。”如此开导,孩子一旦形成定势,就会形成拾到钱物归自己的不良品性。

南京某小学有一位二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遭同学笑了。当他哭丧着脸向其父亲流下委屈的泪水时,这位父亲到学校恼羞成地怒吼道:“谁笑你,你就打谁!打出重伤,老子付医药费!”一叠50元人民币重重地砸在教室里。家教之道贯以德,这位家长要孩子向哪个方向去发展呢?

四、要激发爱国主义感情,强化爱国心理定势。

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于青年时期,孕育却在童稚年代。要通过激情、明理、导行,让孩子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好思想好风尚。从家庭角度来说,要让孩子多读爱国主义教育的书刊,经常讲一些爱国的故事。让学生关注国家大事。要尊敬国旗国歌,要引导孩子重视人格、国格。也可以讲家乡变化、家庭变化的事实,激发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有可能的话要带孩子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重大纪念活动。当然,家长本身的爱国言行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下面说一个事例。著名小品演员郭达的儿子到英国去学习,他想为儿子买一面大型国旗让儿子挂在寝室内,用以提醒儿子时刻牢记自己的祖国,不管到天涯海角也要牢记自己永远是中国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能给祖国抹黑,酷暑天气,郭达领着儿子走了京城几家商场始终未能如愿。儿子出国后不久,郭达买到了国旗,托朋友带给儿子,总算了结了一桩心愿。这一言传身教的做法,值得家长们借鉴。

热爱祖国是人类一种最纯洁、最高尚的情感。做家长的要牢记“教子爱国最为贵”,让“爱国”这崇高神圣的感情在孩子心灵中扎根,形成一种倾向风尚。(思考与启示)

▲《北京市中小学礼仪常规》:

一、参加升旗仪式,衣着整齐,脱帽肃立、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严肃、准确、声音宏亮。

二、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三、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四、使用好体态语: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回答问题起立。

五、进校第一次见到教师,鞠躬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课上,发言先举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轻敲门,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

六、家中吃饭请长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长打招呼。

七、对待客人或外宾,起立欢迎,招手送别。

八、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

九、递送或接受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

十、参加集会时肃穆,大会发言时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道谢,观看演出、比赛,适时适度鼓掌致意。

▲有一位妈妈是这样教育孩子使用文明用语的。

一次,小女儿对她说:“我要吃饼干!”她本来听见了,但却故意不理。女儿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要吃饼干哪?”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女儿笑着说:“妈妈我要吃饼干。”“说得还不对。”“怎么又不对了?”你要说:“妈妈,我想吃饼干,请您帮我拿,好吗?”女儿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后,她才去拿饼干。等女儿吃完饼干,转身去玩时,却被她一把拉住说:“还没完呢!”女儿瞪着大眼说:“完了,吃完了!”她说:“你还没有说声谢谢呢。”“噢,还要说声‘谢谢’?”“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这位妈妈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训练女儿学会使用文明语言的。

▲爷爷的反思。现在想起来,作为小龙的爷爷,况且又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真是惭愧,真对不起自己的孙子。要知道小龙犯罪的导火索是为吸烟呀!……前年小龙偷偷吸烟被我发现后,我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递了一支给他。后来,明知他要钱去买烟,也满足了他。孩子确实被我宠坏了……小龙在看完录相片后,回家的路上想抽烟,但没带火柴,途经杜家镇火车站时,与另两名同伙向一位素不相识的三轮车工人借火。只因三轮车工人不肯,小龙认为很失面子,便恼羞成怒,三人对三轮车工人大打出手,殴斗中的小龙竟拔出水果刀,刺向三轮车工人。从小到大,什么事都由着他,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现在想起来,有些事也荒唐。记得小龙5岁那年,他从电视里看到了别人骑马,便天天哭着要他父母给他买一匹马,弄得谁也没有办法,后来,父亲只好趴在地上作马给他骑,还让他边骑边打屁股,才把他逗笑了。当时为什么不想想,一切依着他,会把他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65574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