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专家说“手巧才能心灵”
沈阳市儿童医院亲子园幼教师许辉说,洋洋不仅缺少爬、坐、跑、跳、蹦等大动作练习,精细动作的训练也非常缺乏。所谓精细动作,是指通过手部的运动,进而达到锻炼“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的目的。手部运动越多、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
宝宝是通过触摸来感知这个世界的。宝宝0 3个月的时候,家长应当经常和他一起做一些触摸的练习,多让他去触摸不同质地的东西。家长可给宝宝制作一个“布本”:找一本大小适中的图书或杂志,在每一页都粘贴上与纸张大小相同的布料,每一页布料的质地都不尽相同,第一页是纯棉的,第二页是丝绒的,第三页是缎料的,第四页是麻纱的,第五页是蕾丝的……宝宝用手触摸着这些不同质地的布面,稚嫩的小手便会产生光滑的,细腻的,粗糙的,平面的,棱角的———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于是,宝宝灵巧的“手感”便对大脑的聪慧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扒取到捏取:拇指食指对对碰
不知不觉,宝宝长到了9个月。这个时候就可以训练宝宝用拇指、食指对在一起捏起小的物品,如花生米、小糖豆等,它能促进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和精确性。最初,宝宝可能很难完成捏的动作,家长不要着急,先让宝宝用拇指、食指“扒拉”小物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再进行捏取练习。
许多家长都会发现9、10个月时的宝宝,特别喜欢撕书,其实这是宝宝在主动尝试运动双手。在亲子园,记者看到一个10多个月大的宝宝撕纸时发出“嘎嘎”的笑声。宝宝咋这么开心呢?
古时有“抓周”的习俗,就是孩子满周岁的时候,要摆上许多物品让宝宝随意抓取,以测今后的志向和“出息”,如果抓了笔就预示着孩子今后爱读书学习。您的宝宝也许抓的也是笔,但宝宝还不能正常拿笔,只能用整个手掌握住笔,在纸上戳出点或画出笔道。家长可要抓住这个机会,和宝宝一起玩涂鸦游戏,比如画个“小鱼吐泡泡”,家长可在白纸上用形象手法画出一条金鱼,让宝宝握住蜡笔,在鱼嘴上方“点”出一个个气泡;类似游戏还有小兔吃草等。家长还可以让宝宝随处“做画”,画什么、画得好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手指在运动。眼球运动:小飞虫飞到哪里去了
“眼疾手快”说的就是手眼的协调能力,所以宝宝眼睛的训练也必不可少。家长手里拿着一只飞虫玩偶,让宝宝的眼睛追随手里的玩偶,一边做动作,一边念歌谣:“一只小飞虫,飞在花丛中,飞到哪里去了?”(宝宝的眼球便“骨碌碌”地随着飞虫的飞舞而转动。)
为了让宝宝的眼球转动得到更充分的训练,还可以玩点花样:“咦,怎么不见了,飞到哪里去了?噢,它落在了宝宝的鼻子上,”(宝宝的眼球在紧张转动后突然静止,用力向下看自己的鼻子。)
“又飞到哪里了?哈哈,它飞走了。“(宝宝的眼睛随着飞虫的远飞而向远处望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68906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