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要一个怎样的奶奶
小健8岁,是个人人都竖大拇指的好孩子,可奶奶却不这样认为,她说:“这小鬼头,心里复杂着呢!他表面上听你的话,内心里却对你一肚子意见!”
奶奶是一位退休的小学教师,虽然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但仍然精神矍铄,说话利落,走路风风火火的。奶奶将小健刚刚写的一篇作文给我看《我心目中的奶奶》:奶奶要胖,胖才和霭,不过太胖也不好,尤其是不能胖到无法弯腰帮自己系鞋带;奶奶要有好牙齿,这样才能陪自己一起吃怪味花生;奶奶要有耐心,平时听自己讲笑话的时候要笑,就算这个笑话以前听过,也无所谓;奶奶不需要什么都懂,她只要能知道做饭就行了,其它的事都可以问我;奶奶有些懒,经常坐在沙发上打瞌睡,或者笑咪咪地看着我……。
奶奶生气地说:“你看,我根本不是这样子的,他明显是对我不满呗!”
奶奶的讲述:孙子为何对我不满意
我儿子、儿媳都在深圳的外资企业工作,一天24小时恨不得工作20小时。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小健还没满月,我就将他带回了老家。我自己是做教育工作的,深知隔代教育有很多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老人容易娇惯孩子,造成教育缺位。因此,我和老伴统一思想:一定要对小健严格要求,不能让孩子输在我们手上。
小健两岁多时,我们就开始教他认字、数数、背唐诗。小健天性贪玩,当然不乐意,于是我就虎起脸:“你不听话,爷爷奶奶就不和你玩。”小健刚开始还嘟起嘴较劲:“不玩就不玩,我有玩具!”可我们当真不理他时,小健急得直掉泪。这孩子挺机灵的,知道和爷爷奶奶对着干没有果子吃,很快便乖乖地服从我们的安排。
平时,我们也经常教育他要懂礼貌,见到熟人打招呼;要讲文明,不能骂人、打人;要讲卫生,不能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不能摘花踩草。小健不耐烦地说:“奶奶,你说一遍就行了。”这小家伙,还嫌我罗嗦了,我不罗嗦,他能被评为全校十佳少先队员吗?他能受到那么多人的夸奖吗?
小健的爸妈对我们两老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说,如果是他们自己带孩子,肯定没这么优秀。他们准备继续让小健呆在我们身边,直到小学毕业。我和老伴也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你们忙你们的,我们不会耽误小健的成长的。
话虽这么说,其实我们心里挺紧张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在起跑线上打好基础至关重要。我们自知能力有限,便给孩子报了很多特长班,如绘画班、小主持人班、象棋班、小哈佛英语班。每到周末,小健的日程就安排得满满的,得一个班接一个班地赶,我和老伴围着他连轴转。为了孩子多学一些知识,多掌握一些本领,大人辛苦一点,值!
我们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儿子、儿媳的认可,也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可就是这小鬼头不买帐,竟然对我一肚子意见,他想得美:胖胖的奶奶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坐在沙发上傻笑,那谁来教育他?他不成器,那不是我这当奶奶的失职吗?所以,我决定了,不管小鬼头对我有多大的意见,我对他是管定了;他现在可能不太理解,但长大了肯定会感谢我的一番苦心的。
咨询手记:
1、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分析小健心目中奶奶的形象,有几个特点:慈爱、和霭、友善、随和、童心依旧,这表明小健对与奶奶的关系的期望是:安全的、温暖的、朋友似的。而现实中的祖孙关系却与此大相径庭:奶奶总是居高临下地教育小健,小健哪方面做得不好,奶奶就会生气,就会惩罚他??这是典型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小健真正想从奶奶那里获得的并不是教育,而是温暖。
关系与教育,哪个更重要?
“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画怎样的画,就会得到一幅怎样的作品”,“孩子是教育成功的,不教就不能成材”-??这些流行的教育观点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孩子是一个没有思想、僵化的个体,像一团泥,你怎样塑造,他就成为怎样的模样。事实上,这是有违人性的。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从一开始他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大人自以为是的将自己的强加意识给孩子,那在扼制他的自我成长。所以,大人们用心良苦地“教育”往往并不能取得想像中的成效,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小健对奶奶苦口婆心的教育不买账,因为他觉得他并不需要奶奶的说教,那是多余的。
那么,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是和谐的关系!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宽松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安全的,他做错了事,不担心被人骂,被人惩罚;这个环境是温暖的,有双眼睛在慈爱地关注他。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精神胚胎才能得到充分的发育,他才能够自由地思考、感受和行动。
小健的爷爷奶奶很注重对他的教育,他得到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但是这个教育如果建立在对关系的伤害上,那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比如,小健两三岁时,不肯按奶奶的安排认字、数数、背唐诗,奶奶就以“爷爷奶奶不和你玩”为条件威逼,而且还当真不理他。被最亲的人冷落,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多大的心灵伤害。小健感受到了一种不安全感,他自以为很坚固的关系遭到重创。为了不致于让关系完全破裂,他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来迎合这个关系,所以,他后来变得“听话”,乖乖服从奶奶的安排。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钓鱼,整天一无所获,回来后,他在日记中写道:“跟儿子去钓鱼,没有一条鱼上钩,整天都浪费了。”几年后,他翻一只大皮箱时,在箱底发现了儿子的日记,他打开日记本,读到了儿子对钓鱼的记录:“今年,和爸爸一起去钓鱼,没有钓到一条鱼。和爸爸一起过了一整天,真开心啊,这是我一生最棒的一天!”
显然,孩子对关系的感觉往往是大人所忽视的。
2、爱和自由,关系的基石
假若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关系,那么,孩子的精神胚胎就会在这个关系中,自由而安全地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所以,父母应该切记:你与孩子的关系,才是压倒一切的关键所在,至于你想对孩子灌输知识其实是配角,甚至还是反角。那么,怎样才算和谐关系呢?衡量关系模式的标准有两点:爱和自由。
自由对于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自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胚胎可以充分地获得发育,自由也意味着这个孩子的意志得到了尊重,他被允许并鼓励走向自我实现,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同等重要的是爱。
爱是什么?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那么,相反,假若我们做不到对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不是爱。
小健对心目中奶奶的描绘其实就是对爱的渴望:奶奶能深深地接受和认同他,陪他吃怪味豆,耐心地听他讲笑话,笑咪咪地看着他。
小健的父母远在外地,工作忙碌,将抚养孩子的重担托付给老人,老人心里有压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爷爷奶奶应该将这种压力放到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上,而不是放到到填鸭式的教育上。
爷爷奶奶与小健建立良好的关系除了能给小健创造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外,还有一层重要意义,那就是弥补小健与父母的疏远。远离父母的孩子的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对关系的渴望也会比其它孩子更强烈。爷爷奶奶要充分到这一点,以建立和谐的祖孙关系为抚养孩子的头等大事。
另外,小健的父母也不能完全转嫁为人父母的责任。为人父母的责任除了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和适当的教育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前两个方面的责任可以由别人来替代,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爱是任何人都承担不了的。如果实在因为客观原因,无法经常陪伴孩子,那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孩子传递你的爱。所以,小健父母不要认为老人将孩子培养得很优秀就完全甩手,应该经常通过电话、书信、礼物或者节假日的陪伴来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是爱他的,他的内心才会安宁、塌实。
温馨提示:
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是和谐的关系!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宽松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安全的,他做错了事,不担心被人骂,被人惩罚;这个环境是温暖的,有双眼睛在慈爱地关注他。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精神胚胎才能得到充分的发育,他才能够自由地思考、感受和行动。
父母应该切记:你与孩子的良好关系,才是压倒一切的关键所在,至于你想对孩子灌输知识其实是配角,甚至还是反角。那么,怎样才算和谐关系呢?衡量关系模式的标准有两点:爱和自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73531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