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清清是那种兴奋型的孩子,生下来就活泼好动。现在四岁七个月的他,虽然仍然是个可爱的淘气包,但也已经能在家里安静地玩玩具或者看书。我常觉得他是长大了,可以接受我和他好好讲道理,开始懂事了。可是,每次带他去亲戚家,或者参加酒宴,又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时,他就会特别的兴奋,一阵疯闹,有时说他也不听。
我想还有很多妈妈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为了孩子在他人面前的调皮而无奈。刚好看到一篇文章,转来和大家分享。
孩子为什么会人来疯
许多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些“人来疯”,和家人在家时乖巧听话,一旦家里来了客人或到了公共场合就变得异常亢奋,像匹脱了缰的小野马,突然大吵大闹、撒娇耍泼起来,而且父母还很难制止。
孩子为什么会“人来疯”呢?北京载体婴幼儿培育工作室的育儿专家卢琼老师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家长的认同催生宝宝“人来疯”
宝宝之所以会出现与平时反常的举动,除了因为感到被冷落而寻求周围人的注意外,与家长对孩子的认同模式也密切相关。
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对陌生人表现出热情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那么这种人来疯的现象发生就会比较普遍,也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相反,如果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行为缺陷,则会产生教育方面的焦虑。
孩子在3-6岁期间,思维已经渐渐成形,特别是对母亲的认同反应非常敏感。孩子会随时注意妈妈的眼神和表情,看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能够得到赞同,因此就会想方设法引起妈妈的注意,观察妈妈的反应,来确认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
生理心理两方面导致孩子“人来疯”
年幼的孩子神经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差,遇到外界陌生的刺激会格外亢奋而且很难平息。在心理上,对孩子来说,所处的家庭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社会交往很少,所以如果家里来了新的人或到了新的环境,改变了固有的交往关系,那么孩子就更想获得周围的认同,而孩子急于融入这种气氛,所以就会显得比较积极。在这方面,年龄越小的孩子分辨力越敏锐。他们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关系,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一个在环境中显得活跃的孩子,他(她)的母亲也通常是人群中的强势角色。
如何对待孩子“人来疯”
尽管对于孩子来说“人来疯”不是病症,但有时也要适当控制孩子的情绪。家长们可以选择以下方法来帮主孩子成长。
1.睡觉前梳理一天情绪
孩子在兴奋头儿上,家长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收效并不大。这个时候外界对孩子的刺激太多,环境因素很复杂,教育效果不会太好。母亲如果对孩子的异常行为不赞同,可以选择在睡觉前帮助孩子梳理一遍白天的行为,同时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个时候除了母亲的话,孩子没有其他的感官刺激,因此能够更容易听进去。
2.用准确的形容词教育孩子
制止孩子的“人来疯”,家长只是单纯地告诉孩子“这样不好”或者是“影响恶劣”这些相对抽象的措辞,是起不到太大效用的。孩子对词汇的认知需要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家长最好能够采取简洁明了又生动的语言,比如描述一下可能导致的后果,一步步让孩子认清“恶劣”、“危险”等词语背后的含义,这样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才会格外深刻。
3.家长要改变相处模式
当孩子发生“人来疯”的行为时,家长不要急于改变这种情况,因为直接的说教可能会使心理发育过程中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6岁以前妈妈的作用最为重要,母子之间的相处模式不应该是从上至下的约束,而应该提倡家长和孩子玩在一起,等孩子丧失了戒备心之后,再有针对性地慢慢沟通和解决问题。先听孩子说什么,然后家长再回应,而不要只是一味强硬地要求
另外,我还想补充一下,有时孩子会人来疯,不听家长的劝阻,也是和其它在场的人有关。比如当孩子调皮时,其它大人觉得很好笑。孩子本来就是想引人注意,看到大家笑更会误解为对他行为的认同。这时如果父母前去阻止,孩子当然不会听。而且,有时在父母前去阻止时,还会有其它的长辈,比如爷爷奶奶之类的,出面为孩子说话,孩子一见有人为他撑腰,自然更不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了。所以,面对孩子在他人面前一些的确很不适当的行为,其它大人要配合孩子父母,不能只把孩子当玩具一样来“玩”,也不要护短,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73829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