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普通儿童能变超常儿童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才艺培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什么样的孩子就是神童?通过教育手段如何把普通儿童变成超常儿童?有没有集体培养的可能性?对于广大家长的疑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进行了解答。

  我国古代将那些才智出众、少年得志的儿童称为“神童”,认为超凡脱俗的才智来自天神的赏赐,否则是不可能有的。而“天才”一词,则始于17世纪,有天生之才之意。

  20世纪初,心理测验兴起以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1916年提出智商这一概念,人们开始以智商作为定义天才儿童的标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孟认为,天才儿童智商超过140。

  后来,人们又对用智商来定义“天才”的观点提出异议。美国心理学家任朱利表示,定义天才儿童,不应忽视非智力因素,他认为,天才儿童是那些具有中等以上智力、对任务的承诺和较高创造性三方面特征的儿童。对任务的承诺,指动机、热情、自信心、坚毅性和能吃苦耐劳地完成任务等非智力因素。

  施建农说,除了上述称呼,还有“资优”、“奇才”和“英才”等名称。虽然称呼不同,但这些孩子的存在是客观事实。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开始,天赋存在差异。

  为了给这些非凡出众的儿童一个合适的定义,我国大陆心理学家1978年提出了“超常”或“超常儿童”的术语,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这些儿童的非凡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使用“超常”而不使用“天才”可以与“天命论”或“宿命论”划清界限;另一方面,超常儿童只是儿童群体中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群体。

  人们比较容易理解,超常儿童是那些远远超出平常儿童的少数儿童,但如何准确界定他们,仍然存在不同看法。我国心理学家认为,“超常”是一个相对概念。从中外心理学家对儿童智力普查的结果来看,智力超常儿童占同龄儿童的比例一般为1%至3%。

  以北京为例,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北京市14岁以下的儿童有187.8万。按照保守的1%计算,北京至少有1.88万智力超常儿童。即1~14岁每个年龄段都有近2000个智力超常儿童。

  就全国来说,14岁以下的儿童有两亿多,按照1%计算,智力超常儿童有250万多。如果按3%计算,这些数字将增加到3倍。

  很多家长问施建农,你们搞超常儿童教育能给家长什么承诺?“他们可能希望我说,把孩子培养成神童,可我不能这么回答”。

  施建农说,超常教育应该是“针对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需要而开展的教育”的简称,不是“超越常规的教育”的简称。他认为,超常教育应该以超常儿童为主体,应该让教育的形式符合超常儿童发展需要。

  “实际上有些做法很成问题,有些口号更成问题。试图通过教育手段,把一个普通儿童变成超常儿童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不科学的,对孩子来说,也是有害的。我们要意识到,教育可以影响人的发展,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他说,某些个案是没有代表性的,因为他们太特殊了。就像我们不能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标准来衡量自己一样。如果有人以伽罗瓦(法国数学家,15岁接触数学,17岁时就开始发表数学论文)为例,告诉你“15岁前不用学数学,到15岁再开始学数学,保证你孩子将来成为像伽罗瓦那样伟大的数学家”,家长会照着做吗?估计不会!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施建农认为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的是家长普遍过分强调孩子智力发展,强调学习成绩,忽略对孩子其他生活习惯的培养;此外,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很多道理,说起来家长都懂,实际操作中就另当别论了”。

  神童诱惑对于中国家长有强烈的吸引力,施建农的研究小组一直都试图破解,可直到目前还没找到令他满意的答案。“也许和现在的应试教育有关,孩子要是考不上大学,将来就没有资格就业,就没有办法生活。孩子智力高低,成了家长脑子里绷得最紧的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73846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