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恰当后果
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能获得恰当的后果呢?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1、应该立刻做的:
在问题现场即时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这样既不伤害双方的自尊和感情,又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在堆沙堡时朝其他的小孩扔沙子,我们可以把孩子抱出来,带他回家或者选择他能够遵守规则的其他游戏。
2、预设后果:
在问题出现之前预先设想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家庭会议或与孩子沟通等方式制定处理问题的方式。(“约翰尼,时间到了!你不记得我们已经说好打架也得有个时间限制了吗?”)
3、延迟后果:
当务之急是让孩子停下来。当我们不确定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先等等,花点时间来思考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处理方式。(“管你弟弟叫大头蛋可不好。我得想想怎么处理这件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提倡在两三岁的小孩身上使用这一招,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只关注眼前发生的事情,一旦过去,他们也就忘了。所以用这个方法,很难让他们将犯错及其后果联系起来。
4、无后果: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去处理。如果孩子经过漫长的一天已经累得不行了,而你又由于种种原因找不出犯错的根源,那就“让它去吧”,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沟通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这是很多专家的共识。我们也相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各种矛盾都是由沟通不良引起的。因此,选择说什么固然重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说也不可小觑。窍门就在于我们对词汇、音调还有肢体语言的运用。运用好了,才能得到孩子的配合。
沟通用语
“我”式句:这是一种以第一人称“我”开头的句子。在不攻击对方的情况下,仅表达说话人的情绪、喜好、需求或结论。例如,家长可以用目光与孩子交流,告诉孩子:“我非常生气,我不喜欢看到玩具弄得哪儿都是,我需要你帮我一起收拾好。”然后拉起孩子的手,带着他一起收拾。虽然前文中我们
说过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但同时家长自己如何表达情感也十分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行为将会是乖乖顺从还是轻蔑视之。
“你”式句:用“你”开头的句子,通常带有攻击性,使倾听者马上进入防御状态。例如,朝孩子(在另一个屋子里)大骂:“你这个邋遢鬼!怎么每次都不收拾?每件玩具都搁在地上!快点出来,否则……”这样火冒三丈的态度通常换不来孩子的合作。如果言辞更激烈,还有可能起副作用,让孩子大哭大闹。
这种“你”式句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说出来”:鼓励孩子用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不是采用踢打、尖叫、扔东西或咬人等方式来发泄。我们可以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采取这种方法,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姐姐抢了你的玩具,你一定很生气吧!”
拥抱:在孩子身后从腋下将其环抱,温柔地限制他的举动。这样的姿势可以让你近距离接触孩子,在他耳边用话语安抚,以防止过激的踢打、挥拳等行为。
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示范你希望孩子能做到的那些行为。这是作为家长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还要注意:重要的不仅仅是说了什么,还有怎么说;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做到了。比起听我们说的,孩子可能更乐于效仿我们做的。你就看吧,孩子总会出其不意地让我们知道,他们可是模仿的好手呢!
家庭会议:可以是计划好的或临时决定的家庭会议,目的是消除隔阂或重新建立亲子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确认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分配家务,制定时间表或者计划其他特殊事情。
召开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能够让全家(通常是繁忙的一家子)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孩子和父母应该携手处理问题、做出决定。规律的家庭会议可以消除积攒的误解与烦恼。
我们建议大家采用家庭会议的方式处理家中成员的情感、需求等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就一个问题发表看法,同时也倾听他人的问题。大家要将处理意见或评价写下来,对这些意见先不予置评,等到所有意见都记录完,再由家长逐条朗读,之后让大家讨论。
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拥有否决权,对于那些不可接受的建议可以直接否决。比如孩子说:“让我妹妹搬出咱家吧,好不好?她可以住在奶奶家嘛!”首先,我们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比如说:“我们知道妹妹经常把你房间里的东西弄坏,你也很生气。”然后再加上一句:“可是我们太爱你妹妹了,不能让她和奶奶住啊,那样我们会想她的。换一种解决方法吧,你还有什么建议?”
家庭会议也可以用来制订一些共享欢乐家庭时光的计划,比如一次长途或短途旅行,去野餐或者开派对。也可以在家庭会议上讨论如何给亲友准备生日礼物(比如全家动手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手工大蛋糕),还可以谈谈怎么庆祝即将到来的假期。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会给整件事情增添许多乐趣。
最后,在家庭会议上,我们也可以当众表扬某个家庭成员。鼓励大家一起分享周围发生的事情,哪怕是最小的孩子也能想出让他高兴的事儿。你可以用一道大家最喜欢的甜点来结束会议,或者击掌,亦或其他能让全家人开心的方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94253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