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帮宝贝战胜成长中的恐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心理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编辑/小篆 文/苏苏 专家指导/鲁杰(北师大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硕士)

  当宝宝一天天长大,你会发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

  却莫名地让宝宝们开始感到害怕。其实父母们不必为此着急,

  “怕”是宝宝心智成长的一种标志。不过你又要有足够的耐心,

  才能够带领宝宝走出恐惧。

  怕小动物 常见年龄:2~5岁

  昆昆的爸爸妈妈经常带他到楼下的花园中散步,但昆昆只要看见小狗、小猫等动物就拉着妈妈的手说回家。

  妈妈猜想:宝宝是不是害怕这些小动物呢?为了证实这一点,妈妈做了一次测试:当邻居抱着小狗在散步时,妈妈带着昆昆走过去,妈妈摸摸小狗的毛,然后让昆昆也摸一摸,他不敢动,妈妈鼓励他:“没事,你看妈妈都摸了,你试试?”昆昆拉着妈妈的手说:“走走,我不看。”昆昆流露出害怕的眼神,见妈妈还不走,他索性大哭了起来。妈妈没办法,只好带昆昆回家。

  现在,邻居养狗的人越来越多,遛狗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昆昆越来越不敢在花园里玩了。

  心理分析

  两三岁的小宝宝怕狗或者其他毛绒绒的小动物,这是和他们的认知水平分不开的。这个年龄的小宝宝对有关动物的知识有一定认识,比如知道有些动物是危险的,狗会咬人、猫会抓人,但他并不知道怎样躲避危险,因此,他们见到这些动物会出现害怕的心理。

  通常,孩子的害怕大多受成人影响,比如:爸爸妈妈就怕狗,宝宝自然不敢靠近狗;宝宝从大人的谈话中听到狗咬人的事情或者从听的故事、看的动画片中留下了狗非常凶狠的印象;也有可能在宝宝玩耍时,成人疏于照顾,宝宝受到过狗的攻击,虽然没伤到宝宝,但他自此以后很害怕;也有些宝宝生来就害怕毛绒绒的动物,见到它们就不舒服,甚至害怕毛绒玩具,有些宝宝甚至连小鸟都怕。

  战胜恐惧对策:

  1. 家长要为宝宝准备一个毛绒玩具。可以是小狗、小熊、小兔子等动物造型的,然后让宝宝触摸,虽然这些东西是没有生命的,但有的宝宝仍是不敢动,妈妈要亲自摸摸小动物,并鼓励宝宝去摸,这样可锻炼宝宝的触觉能力。

  2. 确定宝宝害怕的原因。宝宝虽然很小,表达能力不强,但家长还是要尽力和宝宝沟通,从宝宝的只言片语中发现宝宝害怕的真实原因。比如宝宝害怕狗抢他的食物、怕猫抓他的脸等等,总之知道的越详细越好。

  3. 给宝宝讲解知识。找出狗、猫等动物的照片,给宝宝讲解它们的叫声、吃的食物、习性。比如狗的鼻子很灵、可以帮警察叔叔抓坏人、狗如果摇着尾巴是表示欢迎、狗高兴的时候会围着人转圈等等。并告诉宝宝,人如果不去有意地伤害猫、狗,它们是不会对人进行攻击的。

  4. 看有关动物题材的动画片。迪士尼里的许多故事都是有关动物的,比如《小鹿斑比》《三只小猪》《一百零一只狗》等等,让宝宝看看,可减轻宝宝对动物的恐惧心理。如果能找到小主人公和狗互相帮助的电影就更好。

  5. 观察狗、猫。宝宝开始并不敢在近距离观察这些动物,妈妈可以站在阳台上,和宝宝一起从阳台上观察在花园中玩耍着的狗,并讲讲狗的可爱之处。过一段时间后,妈妈就可以带着宝宝到楼下,抱着宝宝看看狗。然后过渡到将宝宝放在地上,让他观看。最后,妈妈带着宝宝一同去靠近一只狗,妈妈摸摸小狗,鼓励宝宝也去摸一摸,哪怕只碰了一下宝宝就缩回手,妈妈也要表扬宝宝。

  6. 不要强迫宝宝靠近狗。不要失去耐心,强迫宝宝靠近狗、摸狗,这样会加重宝宝的恐惧心理。而要一步步引导,顺其自然,逐渐让宝宝不再害怕。

  7. 当领着宝宝走过一只狗的身边时,妈妈不要提醒他,而要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去,对宝宝的表现漠然处之。走过去之后,妈妈对宝宝说:“你真棒,现在不怕小狗了。你看,你走过去没有事吧!”让宝宝知道狗没那么可怕。

  8. 虽然大多数狗不会对人进行攻击,但要让宝宝知道一些危险的躲避方法:比如当狗追你时,千万不要跑,而应当站着不动。当手中拿着食物时,不要去靠近狗。

  怕黑 常见年龄:1~4岁

  都都是个3岁的小宝宝,每当天黑下来,他就缠着妈妈,妈妈让他去阳台拿件玩具,他都会害怕,因为阳台光线比较暗。而傍晚妈妈带他下楼去玩,他就会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有时甚至把头埋在妈妈身上,什么都不敢看。

  战胜恐惧对策

  1. 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观看影视作品。影视中的一些恐怖镜头,如伴随着黑夜出现的蒙面人、妖魔鬼怪等给孩子造成了“黑夜等于魔鬼”“黑暗都是可怕的”心理定式。

  2. 有些动画片有比较吓人的画面,如《睡美人》《白雪公主》,家长最好陪孩子观看这些动画片,对其中的恐怖镜头要正确地解释,及时地进行引导。要讲一讲这些内容是人们特意制作的,世界上没有丑陋的女巫婆。

  3. 不要用“关黑屋子”之类的语言吓唬孩子,也不要独自把宝宝一个人放在黑暗的房间中。

  4. 成人在孩子面前不能有怕黑的言行。一些年轻的母亲自己怕黑,带孩子走夜路时显得紧张、焦虑不安。成人的这种不安情绪极易感染给孩子,加剧孩子怕黑的心理。

  5. 不要给小宝宝讲各种鬼怪的故事,尤其是临睡前不能讲。

  6. 告诉宝宝,天黑了,只是太阳躲到另一边去了,所有的东西没有变。

  心理分析

  对黑暗的恐惧是大多数宝宝经常体验到的一种心理过程。这种恐惧心理大多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想象力、自信心等个性品质的发展程序有直接关系。婴幼儿具有恐惧心理,一般来说不是什么病态,而是一种年龄特点,一种暂时现象。而生活因素也可引发宝宝恐惧,比如父母作为惩罚方式,把宝宝关在黑暗的屋子里,或是听过多关于鬼怪的童话,或是看过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

  怕声音 常见年龄:6个月~2岁

  凯凯快1岁了,他的胆子好像越来越小,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就会哇哇大哭,有时听到门铃或是电话铃声,也会表现出害怕的神情。前些日子,朋友送宝宝一支玩具的发光手机,宝宝听到声音吓得再也不动它了。凯凯妈妈担心,夏天若是打雷的天气,宝宝更是害怕啦,怎样能减轻宝宝的恐惧心理呢?

  战胜恐惧对策

  1. 给宝宝买一些发声玩具,如拨浪鼓、摇铃之类的,增强宝宝对声音的承受力。

  2. 带着宝宝做一些游戏,比如拿个小鼓来敲(或是碗、锅盖之类的),让宝宝体验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

  3. 让宝宝自己按一下门铃,让他明白声音的出处。

  4. 给宝宝放些唱片。刚开始,可以先放些柔和的音乐,以后渐渐放一些自然界声音的音乐,如风声、波涛声、流水声等等。

  5. 多带宝宝外出,让宝宝了解外面的世界,体验不同的声音。

  6. 当宝宝听到救护车声或是警车声时,要让宝宝看看车子,并对宝宝讲救护车是救病人的,警车是抓坏人的,虽然宝宝可能不理解,但随着他认知能力的增加,会逐渐不再害怕。

  心理分析

  婴儿在6个月时听觉很敏感,是感觉器官中发育最快的一种知觉。当有巨大或尖锐的声响出现时,会刺激他弱小的神经高度紧张,引起恐惧感。所以宝宝特别害怕鞭炮声或是救护车的警笛声之类的声音。

  另外,新奇的刺激也会给宝宝带来恐惧。1岁前的宝宝一般活动的空间很小,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出现了他没有见到过或者是他还没有能力去认识的东西,就会给他带来恐惧感,比如他很少听到的声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96821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