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想象当成事实,这是孩子思维的特点之一。我们可能发现,小孩子似乎是在睁着眼睛说谎,实际上,这是孩子的想象
周末,妈妈在洗衣服,小玲挽起袖子:“妈妈,我来帮你洗吧,你太辛苦了。”“刚才,爷爷带你去哪玩了?”“去广场了,广场上有好多积木,不过我没玩,因为那要花钱的,那儿还有好多小朋友和玩具,不过我想到妈妈在家好辛苦,我就回来了。”“奥,那你们是怎么去的呀?”“我们是坐公交车呀,车上人不多,只有一个人,我和爷爷都有座。”
此时,妈妈不得不佩服小玲编故事的能力,因为,爷爷只带她在楼下玩了一会儿。
这就是孩子把想象当成现实的例子,而此时,孩子并没有说谎的意愿,也没有说谎的故意。
有过错,担心父母批评和处罚。如打碎餐具、玻璃;与小朋友打架等。此时,孩子的心里充满内疚和紧张,如果再担心父母的批评和惩罚,就会害怕,并说谎。
失败,担心他人笑话或看不起自己。从3岁开始,孩子开始有了成功的渴望。当一件事情做不成功,孩子会感到尴尬。当别人关注此事时,孩子可能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行为。
有过错,担心父母批评而说谎,是幼儿可能说谎的主体,也是需要家长特别关注的。
孩子说谎怎么办
原谅孩子的第一类“说谎”——对于第一种情况的“说谎”,家长不必当回事,只要优雅地欣赏就可以了。 3 后1页
一般说来也没有必要说破。孩子这种富有想象力的编排,不会维持很久。
担心父母批评而说谎是不能鼓励的。孩子由于发生过失错误,又担心父母批评时说谎,这是不能允许的。但是,父母不能脱离导致说谎的具体行为,仅仅抓住说谎不放。要知道,这种情况的说谎,是因为孩子无力处理此类行为,又担心父母批评而采取的措施。其实,孩子的内心是极度不安的。父母的责任是通过此事,提高孩子防范过错和处理此类行为的能力。
从以上观点出发,父母首先要孩子“如实地”讲一讲发生的事情;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孩子的过错在什么地方,今后怎样才能避免此类过错。这样,孩子就会口服心服;第三步,和孩子一起商量处理这次过错的方法,尽量减轻过错造成的损失,需要道歉就去道歉,需要赔偿就要赔偿,需要孩子付出劳动或金钱等代价的,就要让孩子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样,会加深孩子对过错的认识,不再犯类似的过错,也会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最后,父母要告诉孩子,即使你很注意,犯点过错也是不可避免的。要如实告诉父家长,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但说谎是不能允许的,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父母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严肃而平静,要耐心听孩子听,不要乱打岔,要让孩子说完,孩子叙述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反思的过程。不要用自己的想象去推测孩子的行为,更不能把自己的想象强加在孩子身上。二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父母都要知道,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犯错行为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重要部分;是“学习行为”。这样,父母就会客观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过失。三是防止一味指责。孩子说谎的原因就是担心指责,如果父母果然是严厉指责,不依不饶,那么,孩子的担心就是有道理的。下次,他还会说谎以避免指责和惩罚,不过,他会力争做的更巧妙,让你更不易查觉。 3 后1页
告诉孩子正视失败,没有必要说谎。如果孩子的某个行为失败,他想说谎加以掩饰,这只是孩子的虚荣心。对这类无益也无害的“虚荣心”,家长要给予理解和同情。同时告诉孩子,一件事情的不成功并不奇怪,找找原因,下次争取成功就行了,没有必要说谎。同时,父母也不要对这种说谎过多追究。
同时,家长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对孩子的失败给予了过多关注和指责,是否曾经拿孩子的幼稚和失败取笑?如果有的话,首先改正应该是家长自己。
对孩子的“小聪明”,既要原谅又要警惕。一天,阿姨打来电话,要小明马上到她家里去,陪她孩子玩。小明说,“阿姨,不行啊;今天下午我要到爷爷家”。实际上,小明不想去,只是找了个推辞的理由。
对孩子的这类“小聪明”,父母既不能严肃批评,把它列入说谎的范围,因为这在成人世界里,也不属于违犯道德的行为。但是,这类行为又不能成为孩子的习惯。当孩子经常寻找借口推辞他应做的正事和他应该承担的义务时,家长就要严肃对待了。
不要对孩子撒谎的事念念不忘
如果家长总是把孩子曾经说谎的事挂在嘴上,把孩子看作经常的说谎者,就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强化的作用,孩子会选择继续说谎。 3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jiao/98982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