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但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由于珠算史料其缺乏,珠算史家们说法不一。根据已有珠算史料,综合各家之言,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萌于商周。珠算是以珠做计数元件,用一定方式排列,用以表示数字,然后根据五升十进制原理进行计算。我国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完备的10进制记数系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因此珠算的萌芽,可远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二、始于秦汉。最早出现“珠算”一词的,是东汉徐岳所著《数术记遗》。书中一共记载了我国汉代以前的十四种算法及算具,即积算、太一、两仪、三才、五行、八卦、九宫、运筹、了知、成数、把头、龟算、珠算、计算。其是对“珠算”方法的记载原文为:“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种“珠算”被称为“游泳算板”,它与现在所使用的算盘有所不同,但其计算原理已是五升十进制,所以可视为现代算盘的前身。
三、成于唐宋。现今所使用的这种算盘何时开始出现呢?根据现有史料推断,至迟在宋代已出现现在所使用的这种算盘。
史料一:巨鹿算珠。宋徽宗大观二年,即1108年,河北省巨鹿县故城因黄河泛滥而被湮没。1921年7月,前北平国立历史博物馆派员前往巨鹿三明寺故址发掘,获得王、董二姓故宅地下的木桌、碗箸、盆、石砚、围棋子、算盘子等到二百多件,其中掘得算盘珠一颗,此珠木质,扁圆形,与如今通用的算盘珠大小相仿,只稍扁,这颗算珠现由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
史料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著名作品。这幅画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东京汴京城内人民的生活、生产、商业贸易以及集镇、农村的真实面貌。在接近全图的最后部分,也即画卷的最左端有一家称作“赵太丞家”的药铺的柜台上放着一架算盘。
《清明上河图》虽出于宋代,但这幅画中所表现的算盘,必然是在这张画完成相当长的年代以前,早就出现了的东西。北宋之前五十三年是战乱频繁的五代十国,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情况下,还谈得上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呢?因此可以推断《清明上河图》中的算盘显然是在唐末以前便已经出现了。
我国传统算盘为什么是上二下五珠?
我国传统算盘为上二下五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时便向前一档“进1”。依此每一档只要用上一下四珠就够了,为什么我国传统算盘是上二下五珠呢?
原因之一我国古代计算重量时采用的是“16两制”即一斤等于十六两。我们现在常说某两个人半斤八两,这是指他们彼此一样,不相上下。但是半斤是半斤,八两是八两,怎么会相等呢?原来,我国古代重量单位制中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所以半斤就等于八两了。上二下五珠,每一档可计算到“15”,这样“满16”就向前一档进一,所以我国传统的上二下五珠算盘是为适应十六进制而形成的。
原因之二是古代乘法采用“留头乘”,上一珠不够用,必须要上二珠,到目前止一些老财会人员受了长期习惯影响,仍喜爱使用上二下五珠算盘,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均是上一下四珠算盘。
算盘为什么大多数为单数档?
我国的珠算是由筹算演变发展起来的,最初的算盘是搬动游珠在板上进行计算的,称“珠算板”。因为算筹没有“0”数筹,而算盘“0”也是不需要动作的;所以算盘一开始是按1——9九个数定条格(算位)的。在“珠算板”上将游珠用细杆子串起来后,就与现在的算盘基本上一样了。
后来由于计算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多位数乘法的使用,原算盘档位不够用,便在左右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档次,这便产生了11档、13档……27档等算盘,因此算盘多数是单数档。
算盘打出了原子弹爆炸的数据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但你知道原子弹核的许多数据是算盘高手演算出来的吗?影片《横空出世》中便有这样一个场面,在一所大学的食堂大厅内数百名算盘高手在演算原子弹的数据。有人要问:国家既然下这么大的决心要研制原子弹,为什么不能进口一台计算机呢?当时我们国家只有一台计算机,全国很多重要部门,比如说导弹部门,都有大量的数据要计算。当时是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专家带走了所有的图纸,给我们的很多援助都中断而使整个核弹的发展计划一下就搁浅了。这件事恰恰激发了我们自己的科学家的崇高爱国精
神和拼命的工作精神,也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珠算在高科技领域中仍具有良好的实用计算功能。为了成万上亿个数据,科学家们经常用算盘到深夜,他们用算盘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一、萌于商周。珠算是以珠做计数元件,用一定方式排列,用以表示数字,然后根据五升十进制原理进行计算。我国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完备的10进制记数系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因此珠算的萌芽,可远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二、始于秦汉。最早出现“珠算”一词的,是东汉徐岳所著《数术记遗》。书中一共记载了我国汉代以前的十四种算法及算具,即积算、太一、两仪、三才、五行、八卦、九宫、运筹、了知、成数、把头、龟算、珠算、计算。其是对“珠算”方法的记载原文为:“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种“珠算”被称为“游泳算板”,它与现在所使用的算盘有所不同,但其计算原理已是五升十进制,所以可视为现代算盘的前身。
三、成于唐宋。现今所使用的这种算盘何时开始出现呢?根据现有史料推断,至迟在宋代已出现现在所使用的这种算盘。
史料一:巨鹿算珠。宋徽宗大观二年,即1108年,河北省巨鹿县故城因黄河泛滥而被湮没。1921年7月,前北平国立历史博物馆派员前往巨鹿三明寺故址发掘,获得王、董二姓故宅地下的木桌、碗箸、盆、石砚、围棋子、算盘子等到二百多件,其中掘得算盘珠一颗,此珠木质,扁圆形,与如今通用的算盘珠大小相仿,只稍扁,这颗算珠现由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
史料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著名作品。这幅画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东京汴京城内人民的生活、生产、商业贸易以及集镇、农村的真实面貌。在接近全图的最后部分,也即画卷的最左端有一家称作“赵太丞家”的药铺的柜台上放着一架算盘。
《清明上河图》虽出于宋代,但这幅画中所表现的算盘,必然是在这张画完成相当长的年代以前,早就出现了的东西。北宋之前五十三年是战乱频繁的五代十国,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情况下,还谈得上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呢?因此可以推断《清明上河图》中的算盘显然是在唐末以前便已经出现了。
我国传统算盘为什么是上二下五珠?
我国传统算盘为上二下五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时便向前一档“进1”。依此每一档只要用上一下四珠就够了,为什么我国传统算盘是上二下五珠呢?
原因之一我国古代计算重量时采用的是“16两制”即一斤等于十六两。我们现在常说某两个人半斤八两,这是指他们彼此一样,不相上下。但是半斤是半斤,八两是八两,怎么会相等呢?原来,我国古代重量单位制中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所以半斤就等于八两了。上二下五珠,每一档可计算到“15”,这样“满16”就向前一档进一,所以我国传统的上二下五珠算盘是为适应十六进制而形成的。
原因之二是古代乘法采用“留头乘”,上一珠不够用,必须要上二珠,到目前止一些老财会人员受了长期习惯影响,仍喜爱使用上二下五珠算盘,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均是上一下四珠算盘。
算盘为什么大多数为单数档?
我国的珠算是由筹算演变发展起来的,最初的算盘是搬动游珠在板上进行计算的,称“珠算板”。因为算筹没有“0”数筹,而算盘“0”也是不需要动作的;所以算盘一开始是按1——9九个数定条格(算位)的。在“珠算板”上将游珠用细杆子串起来后,就与现在的算盘基本上一样了。
后来由于计算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多位数乘法的使用,原算盘档位不够用,便在左右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档次,这便产生了11档、13档……27档等算盘,因此算盘多数是单数档。
算盘打出了原子弹爆炸的数据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但你知道原子弹核的许多数据是算盘高手演算出来的吗?影片《横空出世》中便有这样一个场面,在一所大学的食堂大厅内数百名算盘高手在演算原子弹的数据。有人要问:国家既然下这么大的决心要研制原子弹,为什么不能进口一台计算机呢?当时我们国家只有一台计算机,全国很多重要部门,比如说导弹部门,都有大量的数据要计算。当时是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专家带走了所有的图纸,给我们的很多援助都中断而使整个核弹的发展计划一下就搁浅了。这件事恰恰激发了我们自己的科学家的崇高爱国精
神和拼命的工作精神,也证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珠算在高科技领域中仍具有良好的实用计算功能。为了成万上亿个数据,科学家们经常用算盘到深夜,他们用算盘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ounao/2656.html
相关阅读:如何开发右脑成热门话题
改善脑力的120种方法
训练黄卡的关键
电教媒体与右脑开发
开发孩子右脑的直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