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2011年青海省西宁市语文中考试题)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说明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3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2分)
4.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
5.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
作用:
第⑤段说明方法:
作用:
6.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
1.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分)
2.(1)标本:典范、样本。(1分)
(2)败笔:不足,缺陷;缺点,疏漏。(1分)(共2分)
3.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非简单的技术性堆叠,从而达到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只解释说明艺术和技术含义的得1分,共2分)
4.运用拟人化的写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1分)(共2分)
5.第③段说明方法:作比较(1分)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1分)
第⑤段的说明方法:举例子(1分)
作用: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1分)(共4分)
6.城墙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1分)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1分)(共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uedu/shuomingwen/1338679.html

相关阅读:《“高铁时代”已到来》阅读理解及答案
《雾霾非中国“特产”看他国如何重获新鲜空气》阅读附答案
《揭开智力进化之谜》阅读附答案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阅读答案
《侏儒眼镜猴》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