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芽
游睿
接连几天,都有人来买树。无一例外,都是冲着那一棵金桂来的。经过他这些的精心培育,眼前这棵金桂早已郁郁葱葱,每到八月,花香四溢,十分醒目。
他很纳闷。树已经栽了多,之前从无人问津,为何这段时间频频有人来买。他思考再三,想起了给儿子通个电话。树由儿子当所栽,卖与不卖,还是应该征求儿子的意见。
电话接通,瞬间被挂掉。他习以为常,儿子身居要职,经常开会、接待,接不了电话,正常。半小时后,儿子回了电话,说刚才正在大会上讲话。他便说起有人买树的事情,儿子在电话里哈哈一笑,说有人愿意买你就卖吧,只要价格合适,一棵树也卖不了几个钱。说完,儿子又要去开会,就挂了。
他回到自己的院子,再次打量那棵树。那是儿子在林场上班的时候栽的,那儿子刚参加工作。有天儿子匆匆忙忙拿回了这棵树,当时这棵树还算不上树,连苗都不算,只能算芽,仅有两片嫩嫩的叶子,趴在一个塑料花钵里,并看不出品种来。儿子说是林场落下不要的,扔了觉得可惜就拿了回来。然后儿子就和他一道将那株芽小心移出,栽在了院子里。不想十多过去了,当初弱不禁风的嫩芽已经长成今天枝繁叶茂的大树。儿子也和这棵树一样,不断变换岗位,一直走到今天。很多时候,他甚至觉得这棵树是和儿子的命运紧紧捆在一起的。
尽管买树的人不断前来,但他都一一拒绝。眼下,他并不需要卖这棵树,这些,儿子对他孝顺有加,物质生活早已经超过村里人许多倍,所以他根本就不想卖树。偏偏来买树的人就是穷追不舍,价格也越发诱人,从最初的5万,现在有人竟然出到了15万,如果再这样一路高上去,他难免会心动。
这天,又有一个人来找他。来人40多岁,短寸头,戴眼镜,自我介绍说姓方,是专程来拜访他的。他想,可能又是来买树的。
果然,方先生开门见山,问起了这株金桂的具体种植时间。他也没避讳,就把当种植的时间说了,然后问,你打算出多少钱?
方先生淡淡一笑说,别急于说价格,你不想知道我为什么会来这里吗?
他说正想问这个问题,这些天为什么老是有人来买这棵金桂树,而自己并没有对人说要卖。
我知道这棵树是你儿子种的。方先生说。
你怎么知道?
你儿子在一次会上谈到了这棵树,虽然是个小型的座谈会,还是有很多人知道了。你想想,在他的岗位上,谁不想离他近点儿,所以来买这棵树的人自然多。方先生说。
他沉吟片刻,看了看方先生说,这么说来,你不是来买树的?
我是你儿子以前在林场工作时的同事。我只是想来看看。方先生用手摸了摸树干,感叹道,当初那么小,长得真快!
当他告诉过你栽这棵树的事情?他问。
没有。方先生说,我是最近才知道他栽了这棵树。不过,方先生说到这里看了他一眼。
你请讲。他感觉到方先生还有话。
好吧。方先生说,当我是林场苗圃的保管员,那我们培植了100株金桂,可是后来发芽之后,却只剩了99株。这事儿领导们都没有发现,只有我知道,但当时我也不知道这一株金桂去了哪里。
他顿时觉得额头冒汗。板下脸说,你的意思是我儿子偷回来的?可他告诉我说是林场不要的。
林场怎么会不要,你不知道当时培养一株金桂是多么不容易,跟宝贝似的,哪里舍得丢?方先生叹了口气说,如果不是最近听到有人到你们家来买金桂的事情,我怎么也不会联想到是你儿子拿了一株回来。而这棵树栽种的时间,正好吻合。
他顿时脸色惨白。他中得子,尽管家境贫困,但他拼尽全力把儿子供到大学毕业。儿子工作后,一直是家庭的顶梁柱,更是他无时不有的骄傲。却不想,儿子的背后却有如此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狠狠跺了跺脚说,早知道是这样,当我肯定不会让他栽!
方先生淡淡一笑说,要是你当阻止了,就好了。有些东西一旦种下了,就会疯狂生长,枝繁叶茂。现在,这棵树已经不是你的了。
是谁的?他奇怪,还能是谁的?
有人已经给了30万元将树买下,你儿子已经收了钱。方先生说,现在只不过没来移栽而已。
他没有告诉我已经卖了,难道你今天就是来移栽的?他问。
不。方先生说,我是来取证的。方先生亮出了一个工作证说,我现在在检察院里工作。你儿子涉案金额巨大,半小时前已经被我的同事带走。
他惊恐不已,赶紧拨打儿子的电话,却被告知已关机。再打,依旧是关机。
这哪里是金桂树,这分明就是他种下的罪孽!他顿时瘫坐在地上。
(选自《芒种》2015第5期)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怡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的金桂树之所以价格昂贵,主要是因为金桂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到8月花香四溢,十分醒目。
B.“儿子对他孝顺有加,物质生活在已经超出村里人许多倍。”这句话不仅仅表现儿子孝顺,也为下文写儿子腐败埋下了伏笔。
C.买树的人不断前来,而父亲却迟迟没有把树卖出去,因为价钱在不断攀升,还没有达到足以让他动心的程度。
D.小说中方先生形象的塑造,说明那里有腐败,哪里就有检察干部,即使是一棵树的被盗或以卖树为名的变相受贿,也要一查到底。
E.小说采用的对话没有使用传统的冒号加引号形式,而是采用叙述的方式推动情节,还多处用疑问、设问和心理描写。
(2)金桂树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物象,试分析小说中金桂树对情节的衍生发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标题“如芽”隐喻了小说怎样的主题。(6分)
(3)方先生来到之后,作者对父亲有三处神态描写,结合具体语境,请分析这三处神态描写分别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理。(6分)
(4)小说的时间虽然并不复杂,但情节摇曳多姿,试探索小说在情节结构的设置和安排上,具有怎样的艺术技巧?(8分)
(1) B E (B给3分,E给2分,选D给1分)
(2) 情节方面,这一物象串起文中的主要事件。小说是围绕着这一棵金桂树而展开故事的。人物塑造方面,有象征性。金桂树虽然是一棵树,其实它象征着文中的主要人物“儿子”的命运,幼小时,它是“儿子”性格形成的逻辑起点,枝繁叶茂时,它是“儿子”仕途命运的终点。(每点2分)
标题中的“如芽”,寓意着人类贪财的欲望和习惯就像一颗芽一样,一旦获得了生长的机会,便会成长壮大,难以抑制,直到东窗事发,走向穷途末路。(2分)
(3)当方先生告诉“父亲”近来很多人买树的原因是他儿子在一个小型座谈会上讲到过这棵金桂树时,“父亲”“沉吟片刻”这表明“父亲”对很多人抢着来买树的原因若有所悟,知道价格不断抬高的原因跟儿子的职位有关,似有感慨。当方先生说,当林场苗圃培育100株金桂树,而恰好少了一株时,“父亲”“顿时额头冒汗”“板下脸”,表明“父亲”猜测那棵金桂树苗可能是儿子偷来的,但没得到确证之前,他不愿相信并且害怕这是真的的那种紧张的心理。当方先生告诉“父亲”林场苗圃不可能不要而特意丢掉那棵金桂树苗,并且“这棵树栽种的时间,正好吻合”时,儿子偷盗树苗就几乎成了事实,这时“父亲”“顿时脸色惨白”,这表明他对儿子的偷盗行为感到痛心、失望和羞愧。(每点2分)
(4) 小说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父亲回忆儿子当初栽树,帮儿子护养树,最近总有人来买树,方先生前来取证并告诉他儿子被捕等事情。暗线是儿子当偷来那棵金桂树苗,仕途升迁和发达,在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向人们提到他栽种的那棵树,以30万卖树,最后因贪腐问题而被捕。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相互交错,使情节摇曳多姿。(2分)
小说运用了插叙(倒叙)和顺序相结合的手法。不断有人买树和方先生前来取证这两大主体事件,按时间顺序来写;而父亲回忆儿子当弄来树苗并栽下这棵树的经过,和方先生回忆当林场丢失一颗金桂树苗一事,都是运用插叙手法。从小说开头来看,主体事件和这两件事又构成倒叙。(2分)
小说既有多处设疑(悬念)和释疑,又有多处设下伏笔与照应。如小说开头写一向无人问津的金桂树,突然间来了许多人想买,而且价格节节攀升,这是悬念;真相是儿子在会上放了风。再如方先生来访,开头就问这棵树的种植时间,对买树的价钱避而不谈,这是悬念;实情是方先生是检察院派来调查的。儿子当拿那棵树苗回来时,是“匆匆忙忙”的,这是伏笔,后文方先生揭开谜底??这棵树是偷来的,这就照应了开头。(2分)
小说结尾运用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欧?亨利手法。结尾才说出儿子出了事,方先生是来查案的,确实出人意料,但从上文儿子的种种表现以及人们不惜重金买树来看,又处处有暗示,又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既是情节合理,又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加深读者印象。(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uedu/xiandaiwen/451656.html
相关阅读:军事历史与兵学文化 阅读附答案
生 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写作时色胆包天》[答
我们一起努力 阅读附答案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