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书边事 张乔阅读附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书边事①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1.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断”字,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渲染了声色并茂、深广清幽的意境。

  B.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又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颈联“穷边”二字,写出了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D.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2.请结合诗句,分析“倚”字的妙处。(4分)

  3.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4分)

  4.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叙述。(4分)

  6.这酋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

  7.首联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

  1.C

  2.用“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3.尾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诗的意境由此更深化一步,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4.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2分)。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

  5.这两句描写了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2分)所有这些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2分)

  6.尾联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2分)作者的心愿是: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了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

  7.上句:断,占尽(划断、断续)。动态地表现了角声充满(回荡)于清秋天地的深广意境。

  (2分)下句:倚,凭倚(倚靠、斜倚)。细腻地表现了征人悠闲登楼、边关一时安宁的意趣。

  参考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yuedu/xiandaiwen/470594.html

相关阅读:我们一起努力 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写作时色胆包天》[答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阅读附答案
生 阅读附答案
军事历史与兵学文化 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