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父母应该避开什么谈话方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父母学堂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6岁的冲冲对妈妈说:“妈妈,张老师偏心。今天幼儿园午睡的时候,东东把我的鞋子踢到了墙角,我叫他捡回来,他不肯捡,我就把他的衣服扔到了床底下。张老师知道后光批评我,还把我叫到办公室,要我承认错误。他为什么不批评东东?”

  妈妈说:“冲冲,你又淘气了。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老师批评你,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没有一点错误,老师怎么会批评你呢?你看人家毛毛,多么听话!老师什么时候批评他了?我再说一遍……”

  “妈妈,你总是帮人家说话,我不要听!”冲冲不耐烦了。“你不要听我也要说……”妈妈像往常一样说个没完。“我只是问了你一个小小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说那么一大堆的话?”与妈妈谈话总是那么扫兴地收场。冲冲越来越不喜欢与妈妈谈话了。一次他对小朋友说:“我什么也不告诉妈妈了。要是我一开始跟她说,她就会没完没了,我连玩的时间也没有了。”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家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父母的谈话方式有问题呢?

  许多父母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其实,孩子没有问题,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身上。父母与孩子谈话,光有一副热心肠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谈话的技巧。如果你的谈话孩子不愿听,甚至感到厌烦,那么,即便你说的全是“金玉良言”,在孩子的心中还是一文不值。就像前面的例子,冲冲只希望妈妈理解他心里的委屈,却又被妈妈批评了一顿,这样的谈话怎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那么,父母应该避开什么样的谈话方式呢?

  (1)唠叨型。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晓得,可家长仍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絮叨是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越说,孩子越不听,甚至还会冲撞你。

  (2)迁移型。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不分青红皂白地迁移到自己孩子身上。这与青少年的上进心和好胜心相悖,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

  (3)提审型。刚发现一些苗头,便大惊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别处“单独审问”,根据主观臆断,把可能性说成现实性。这样孩子会因你言过其实和妄加猜疑而大为恼火。

  (4)揭丑型。对于确有过错的孩子,有些家长喜欢在吃饭时“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数落。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望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而走向反面。

  (5)对比型。有的家长爱拿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来与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和短处对比,希望以此来刺激自己的孩子进步。但往往事与愿违,反而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情绪低落,思想消沉,甚至一蹶不振。

  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是家长习惯地要求孩子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全部接受父母的经验之谈。其实,父母自始至终都应维护孩子的自尊,避开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这是你与孩子成功进行有教育意义的交谈的必要保证。我们常说:“人需要被理解,不需要被教训。”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此,当你觉得孩子在什么地方出错,暂且不要训斥。如果你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体察孩子、理解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想法与感觉是多么合乎逻辑,合乎情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孩子才能接受你的谈话,并在无形中受到你的影响。这样的交谈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让孩子把心里话全部倒给你,你才是成功的父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3185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