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到让人难以亲近吗?
其实,音乐本身即是一项才能的教育,它并不属于专业者,而是一种人人触手可及的学习与涵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课题研究组人员对0—6岁儿童因材施教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初期的成果——
音乐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婴幼儿的注意力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一般来说10分钟左右就会产生疲劳。然而极具亲和力的音乐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续增长。
“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课题组在实验阶段,让一组5岁左右的孩子每天听一首经典儿童古典音乐,如《小狗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时钟店》等,一个月后,再经实验测试表明,这些孩子的注意力广度比未经训练的孩子提高了4倍。
音乐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音乐本身是一种语言,让孩子把听到的讲出来是最好的语言能力训练。
匈牙利音乐教育学家柯达依倡导过这样一种教学法:先是让孩子聆听莫扎特、贝多芬或巴赫的古典名曲,孩子们可坐可卧,闭上眼睛,保持一种轻松状态,老师跟着节奏、随着音调的变化在一旁给他们讲解,直到乐曲终了。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跟着音乐讲解一遍。如此下来,孩子在音乐方面的提升暂不用说,意外的是,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语言能力比同等水平的孩子提高了许多。
音乐可以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没有谁天生记忆就好,都是经过后天的训练才能逐渐加速和延长记忆的持续时间,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音乐正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佳教材。
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给婴儿听古典音乐中的精品,循环反复,不断放给婴儿听,不断给他们讲解。直到婴儿5个月的时候,又进一步实验,把一些他们从没听过的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中放给他们听,当听到那些从没听过的乐曲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个结果说明5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记住乐曲了。
音乐可以提升孩子的想像力
音乐是培养一个人直觉思维和想像力的有效手段。
一个年仅8岁的小姑娘立志当一名文学家,她在语言学习和写作上下了很多工夫,但成绩偏偏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经过著名音乐家的指点,开始练习钢琴。奇迹发生了!她的作文开始了突飞猛进,她说:“音乐让我有了灵感,我有写不完的想法。我再也不相信自己没有写作天赋了。”其实,小姑娘的变化是很自然的,因为她在接受音乐训练的过程中,大脑得到了强烈而有效的刺激,从而培养了想像力和艺术的直觉。
音乐还能给人们很多,同其他教育一样,音乐才能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环境。那对古典音乐一窍不通的父母该如何指导孩子与它们零距离接触呢?“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课题组研制的《儿童古典音乐欣赏》教材或许能为你指点迷津。
这套教材包括20张CD和一本解读手册,它根据孩子心理发展与音乐才能教育的四个不同阶段——诱导期、萌芽期、体验期和欣赏期而设计,力图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和想像力。它以解读故事及亲子互动的方式,让只要具备初中文化以上的父母即可带着孩子走出古典音乐欣赏的塔尖。
第一阶段:诱导期(以提升注意力为主)
诱导期的曲目多是短小的、形象性强的,素材多取自于孩子的生活。诱导期的训练得大量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体态律动理念,让孩子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来体验音乐,同时完成反应敏捷力、注意力宽度与广度的训练。以《小狗圆舞曲》为例:
第二阶段:萌芽期(以提升语言能力为主)
萌芽期的曲目故事性、趣味性强,作曲家极力用起伏的音乐表情来营造故事人物性格及情节变化。父母可先把故事说给孩子听,让孩子认识故事中的角色,再与孩子共同来听音乐中的故事如何演进,结局如何……这个阶段根据奥尔夫理论,以游戏的方式将音乐与绘画、诗歌、表演等形式结合,从而对孩子语言能力进行训练。以《小巫师》为例:
第三阶段:体验期(以提升记忆力为主)
体验期是以有代表性的器乐、节奏、曲调、和声及音的形态表现的曲目,让孩子通过原有的体验来感受音乐魅力的阶段。它运用柯达依的儿童精研理论,训练孩子认知内省式的记忆。以《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例:
第四阶段:欣赏期(以提升想像力为主)
欣赏期是一组脍炙人口的名曲。让孩子用耳朵来听,用心来感受,续而让想像力飞扬其中,完成想像力与创造力的极佳训练。以《命运交响曲》为例:
爱心提示:
我们的音乐教育一直以来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却很少注意音乐才能的全面提高。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专业老师没有这方面的辅导,父母也苦于自己那少得可怜的音乐造诣。其实,上述音乐欣赏的四个阶段,不仅对孩子来说是这样,对父母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感受音乐,和孩子一同成长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3939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