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根家里,谁是权威确实是无庸置疑的。“我并不是说父亲很坏,他也从来不打骂我们,”迈根说,“我们都知道父亲在这个家里说一不二,他的话就是法律”。父亲作为权威者,在家中的地位是牢固不可动摇的。有些人会以为父亲总是控制他人或打骂孩子,这是一种误解。父亲的角色肯定能、也应该能以健康和亲切的方式表现出来。
迈根说:“我们对父亲所有的规则都心知肚明,也从不会去触犯它们。这种感觉就像电视广告中所说的,‘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父亲的规则清晰可循,实施起来也是不偏不倚。有时我回顾童年,也曾奢望我们父子之间能更亲昵一些,但是我可不愿用恪守规则后所得到的安全感和尊严来换取这种亲近。”
一个父亲应该有能力、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为孩子们做出表率。他如何处理家庭矛盾?他是否能尊重每个孩子,公平对待他们?他是否为人正直,品格高尚?他的儿女希望拥有父爱,希望他是一个像大山一样可以依靠的人。孩子在小学阶段尤其会关注并响应父亲这方面的行为方式。
迈根的父母完全符合传统的严父慈母模式。迈根回忆道,“我觉得家里每个人的意见都得到了重视,但是到最后做决定的时刻,我们都看着父亲,他也似乎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
刚才迈根不断提到关于父亲的主题就是他沉默中的威严。她倒不是觉得父亲很可怕,只是很威严、很刚强。这是个很难把握的平衡尺度,权威者常常会越界,变成一个暴君;或者他保持沉默,袖手旁观。
对于只扮演权威者角色的这类父亲,我突然想到一个例子。他就是派特?克罗伊的小说《了不起的撒丁尼》(TheGreatSantini)中的主要人物,少校布尔?米沙尔。他对待孩子的方式叫人觉得孩子们似乎是入伍的新兵,而他却是教官。每当他们新搬到一处,布尔总是让孩子们列队站在门口,明令训示新家的规矩。遗憾的是,对孩子们因搬家而带来的不适,他却显得相当麻木。
布尔?米沙尔相信他的权威地位,似乎权威者是他唯一熟悉的角色。他像一个教官,似乎这样可以使他的儿子变得坚强。但结果适得其反,他打击了孩子的信心,使孩子们害怕他、害怕生活。严厉的父亲造就了消极懦弱的孩子。
布莱尔的父亲和布尔?米沙尔非常相似。他是一个军人,他已经升至一个士兵所能达到的最高职位——中士。布莱尔小时候就非常崇拜父亲,等他进入青春期时,他和父亲开始激烈冲突。没等高中毕业,布莱尔就离家出走了。他的父亲内心极其痛苦,但他从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感受。
布莱尔染上了毒瘾,有几次他甚至被关进监狱。无论情况有多糟,他从不打电话向父亲求助。“我宁可自己解决麻烦,也不愿看见他生气的样子,他生气是因为我不听他的话,”布莱尔说,“我给外公外婆打过几次电话,他们保证不把我的事情告诉我父亲,但我肯定他们说了。但是,在那种时刻,我至少还能找个人倾诉一下。”
布莱尔到我们的诊室戒毒,他告诉辅导组:“我当然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要与我父亲一起生活半年,你就会具备基本的是非观念。然而,这也就是你能够从他那里得到的全部。我觉得他根本不爱我,一点儿也不理解我。既然他不关心我,我为什么要关心他呢?现在我明白他只扮演了一种角色,他只知道怎样做一种类型的父亲。孩子们需要父母能扮演更多的角色。”
记住我们前面说过的:虽然在孩子的生活中,父亲的权威者角色很重要,但这需要和其它的角色相配合。权威者和养育者的角色之间最难保持平衡。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平衡,孩子长大后,总是畏手畏脚、不敢自己做决定。
圣经中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先知拿单在养育者和权威者之间保持了很好的平衡(见《撒母耳记下》12章)。拿单和大卫王长期保持联系,他虽然不是大卫的父亲,但是他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权威者角色和其它角色可以保持平衡,尤其是养育者。
上帝告知拿单,大卫和拔示巴通奸,并设计害死了她的丈夫。拿单没有直接质问大卫,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想引起他的注意。当拿单讲故事时,他仔细观察着大卫的脸色,看他是否听明白了。大卫听到故事里的人干坏事、行不义,立即勃然大怒。这时拿单回击了一句:“你就是那个人!”
大卫的正义感使他再也无法否认和欺骗自己,他深感懊悔和痛心,并开始忏悔自己的罪孽。
不错,拿单“拟定了法律”,但他能将权威的作用和对大卫的关心结合起来,并有效地触及大卫温柔、仁爱的一面。比起只是固执地坚持“谁对谁错”,拿单的教育方式更有效。
权威者是父亲的一个独特角色,这并不意味着母亲不需要教孩子辩明是非或不参与制定任何家庭规范。父亲作为权威者的角色,并不仅仅局限于制定规章制度,然后照章执行。他的角色更多地是其象征影响。父亲的关爱不仅使我明辨是非、原则性强,更使我的内心深处有安全感和条理性。
也许英国人从他们的君主身上理解了这种立法作用,英国国王或女王的大部分职能便是象征性的。但对英国人来说,他们无法想象没有国王或女王的英国——那就不再是英国了。同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起着代表家庭的作用。他的意义远远胜于制定规则。在孩子走向成年的过程中,这是最最核心的部分。
当一个父亲作为权威者和养育者的角色能保持平衡时,他就能帮助孩子面对是非对错,并学会自己作判断。这不仅仅是“听话”的事。在面对行为规范时,孩子需要“做给我看,不要说给我听”。孩子们需要看到父母以身作则,客观、诚实地恪守所信奉的道德标准。一位恩威并重的父亲能将他所持有的正直、高尚的品格在孩子面前行出来,而不是通过自我标榜。
例如,对待儿子——即使他和儿子在一起玩闹——也应该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比如倾听儿子的想法。当儿子说“够了,到此为止吧”,他应该有适当的反应。当儿子觉得难为情或受到羞辱,父亲一定要认真对待他的不愉快情绪,弄清事实,安抚他的情绪,而不只是简单说一句“别管它,忘了吧”。即使当时的情景的确需要一句“别管它”,也要在支持孩子、关爱孩子的前提下来说。父亲能够坦然诚实地对待孩子,是很有感染力的。
同样,女儿也需要父亲充满爱心地赞赏自己的才能。许多父亲不知道怎么对待小女孩儿,他对女儿感兴趣的东西极其陌生,父亲的兴趣也似乎和女儿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当父亲能注意到女儿的兴趣,并赞赏她的成就,他就为有效行使权威者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只有在爱心和养育孩子的前提下,管教的作用才是最有效的,没有什么能比她觉得自己是“父亲的宝贝女儿”更让她增加女性自信心的了。
在这个年龄段,儿子和女儿总是把父亲理想化了。父亲是他们心中的英雄,他不能有任何过错。如果父亲缺席,或者他的确做错了什么,他们可能会否认自己所看到的,反而将所有的过错归咎到自己身上。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在人际关系上将有很大的障碍,尤其在婚姻关系上。
我的父亲也曾试图做个权威者,但他最终只是变得很粗暴。因为无法打开自己的感情之门,他很难行使立法作用。既然他是个粗暴的权威者,我从他那儿得到的第一个教训是躲开他和他的坏脾气,第二个教训是不相信权威。少年时代我和几个警官打过的交道,更加深了我对权威的不信任感。我和权威人物的交往障碍源于我和父亲的紧张关系。
在孩子上小学阶段,父亲的权威者角色是极其重要的。研究表明,如果父亲不关心孩子、或者他太粗暴——换句话说,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失去了权威者,他们长大成人后和权威人物交往会遇到严重的问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4265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