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吴放博士在北京、山东等地的巡回讲学中提出了“早期识字是早期阅读的天敌”这一观点。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早期识字与早期阅读的关系,笔者(毛允燕,以下简称毛)对吴放博士(以下简称吴)就此进行了专题访问。
毛:目前很多家长认为早期识字就等同于早期阅读,或者把早期识字当成了早期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因此很看重幼儿是否识字以及识字的多少。您在讲课中提出了“早期识字是早期阅读的天敌”,此观点对家长的冲击非常大,您能否把这一观点再深入地阐述一下。
吴:我说“早期识字是早期阅读的天敌”主要是为了强调一点,就是早期阅读不能和早期识字混为一谈,更不能被早期识字所取代。识字重要不重要?识字重要。
但识字是在小学里有足够时间可以完成的事情,不应成为幼儿园阶段孩子学习的重点。为什么要把识字放在小学而不是幼儿园来教?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小学初级阶段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期,孩子更容易接受抽象的文字符号,这时候让他们识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幼儿园让孩子去识字却事倍功半。为什么?因为幼儿园的孩子还没有准备好,还不具备大量识字的条件。
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阶段强迫孩子学习识字,孩子可不可以学会?当然可以,他会死记硬背。在美国也有些家长让孩子识字。要知道,英文是有拼写规律的,只要掌握了拼写规律,你拿到任何字都可以读。
所以有些小孩子拿到《华盛顿邮报》就可以朗读,并不奇怪。关键问题是孩子读完之后根本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孩子识字再多,没有阅读理解就等于零。
而在强迫孩子大量识字的过程中,一个更隐性,也更可怕的后果是很有可能会因此而抹杀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使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们知道,任何人都不会去主动追求痛苦的。所以如果孩子认为阅读是痛苦的,当他有了自主权的时候就绝不会选择阅读。
早期阅读是什么?我认为是培养孩子对图书的喜爱与兴趣,是把书、把阅读变成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国,很多家长与幼儿园把阅读作为一件固定的事情来做。
比如说美国家长,孩子上床,把被子盖好,必做的一件事情是给孩子读一本书,然后家长亲一亲孩子,与孩子互道晚安。孩子在心满意足中进入甜美的梦乡。
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若没有书相伴他就会很难过。这时成人再教会孩子上哪儿去找书,孩子就会一辈子与书生活在一起了。
毛:吴老师,孩子一个字也不认识,他能读什么?怎么去读?
吴:这实质上讲的是儿童阅读发展的阶段问题。在孩子识字和自主阅读之前,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孩子阅读并不一定需要识字。
第一个阶段是让孩子认识书、喜欢书。我在美国有一个朋友生了一个儿子,我送给孩子一些小礼物,其中包括一本绒布做的小书。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新生儿怎么看书啊?
其实很简单,孩子妈妈把这本用绒布做的书放在孩子枕头边,孩子会摸的时候他会摸到书,孩子会玩的时候就会拿起这本书来玩。书里有故事, 家长还可以读给孩子听。
这样,孩子从小就与书生活在一起。等他大一点的时候,还可以给他买塑料书,洗澡的时候也可以看。还可给他买硬纸板书,他可以撕,可以啃,他想怎么样做都可以,重要的是让孩子习惯在自己的生活中总有一本书相伴。
第二个阶段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书。做这件事家长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一开始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自己看,他看不出什么一二三来。但是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可以给孩子讲,让孩子帮着翻书,有时也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
有些书,比如“饥饿的毛毛虫”这样朗朗上口的故事,家长念几遍,孩子就听熟了,记住了。这时就可以让孩子念给家长听。其实我们知道,孩子不是在念书,而是在背故事。
但这一过程很重要,孩子一页页地翻书,每一页的故事他都知道。等他把故事“念”过许多遍之后,书上的字他就认识了。通过“念”书的过程孩子还了解到书面语与口语之间是有联系的。
书上的东西可以念出来,嘴里说的东西也可以写下来。孩子的这种自然而然的识字,我并不反对。我反对的是拿着识字卡识字,是脱离生活实际、死记硬背式的识字。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孩子做出一个示范。如果父母很爱读书,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爱读书。
在自主阅读前的这两个阶段,孩子即使一个字也不认识,他仍可以读书。读什么?读画。因为我们知道儿童图书都有画,画可以告诉孩子故事。
还有些儿童书是无字书,让孩子看着画讲自己的故事。我班上就有这样的孩子,特别爱看书,拿着一本书,一页页翻,嘴里念念有词。可是你仔细一听,他“念”的与书上写的完全不相干,但是他有自己的故事。
他翻一页,讲一段,只是用图画中的角色来编自己的故事。把书念完,放下,他满意了。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呢?实际上是他写书的开始,他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做什么?家长可以把孩子的创作记录下来,就成了孩子的书了。当孩子可以自己写书,他就成了作者了,他一定会更加喜爱书。
毛:从小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兴趣、习惯是非常好的,但是有的孩子现在已经四五岁了,还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该怎么办?
吴:读书习惯是随时随地可以养成的。它不见得非得从小开始,当然从小开始效果最好,但是迟了总比不开始好。而且在孩子青春期发育之前,机会的窗口是永远敞开的。
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关键在成人。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自己很喜欢读书,也经常读书,追求读书。给孩子一本书,父母首先要与他一起读,而且每天固定有一个安静的读书时间,这样才能培养起孩子的读书习惯。开始的读书时间可以短,慢慢地加长。要让孩子喜欢阅读,关键是为孩子选择他感兴趣的好图画书。
吴放,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1984年赴美留学,获得幼儿教育硕士和儿童发展与教育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霍华德大学教育学院。她认为,发现、欣赏和尊重孩子们的与众不同并因材施教是幼儿教师能够送给孩子们的最佳礼物。
毛允燕,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近几年来,参与了北京市“九五”课题“幼儿主体性发展与教育”及“十五”课题“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与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有多篇论文发表。她认为,活力、好奇、自主、创造是每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是我们成人应还给儿童的权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4555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