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从小时候爸妈对我的教导为起点,重新回顾了我的人生。这真是一次漫长而获益匪浅的过程。在回忆中,点点滴滴的早期教育细节,如同养分重新滋养了我的内心。对我来说,怀孕不仅是做母亲的开始,而且也是作为一个人,重新考虑今后的路、该做什么以及不该做什么等问题的宝贵契机。
很多妈妈为了孩子,可以无条件地牺牲自己,以为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全方位受到呵护。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妈妈要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牺牲者。有的妈妈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选择待在家里照顾孩子;有的妈妈为了照顾孩子,甚至利用自己的工作时间,到学校替孩子做卫生等。但是,这样的牺牲是不是有价值和意义,值得妈妈认真考虑。孩子是妈妈的希望,妈妈肯为孩子做任何牺牲,包括工作,但是妈妈的牺牲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也得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牺牲自己的一切,把孩子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这对妈妈来说,是不可取的。妈妈过分的牺牲,会使得孩子不能独立地面对挫折和困难,遇到困难时只会退缩。现在的孩子最缺少的是生活的磨炼,只有亲身经历克服挫折和困难的过程,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妈妈的牺牲换来的不一定是孩子的进步和幸福,妈妈要摆脱“牺牲自己”的方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孩子的榜样,努力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因为孩子的存在,而隔断自己的进步之路。
建议一 妈妈要珍视自己的价值
对家庭的贡献是妈妈价值的体现,但不是唯一的价值体现。妈妈除了养育孩子的责任,也有服务社会、成就自己的义务。妈妈要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不要一味地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妈妈不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放在如何帮助孩子上面,也要关注自己的人生发展,珍视自己的价值。
建议二 为孩子做积极进取的榜样
妈妈认为孩子是自己和家庭的全部希望,所以妈妈悉心照顾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照顾孩子的生活,陪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陪孩子做作业等。即使上班时,心思也大多放在孩子身上,对自身的充实毫不顾及,有些妈妈为了更加全面地照顾孩子,甚至放弃自己的工作。这种做法传达给孩子的人生态度是不正确的。
常湘君今年上五年级了。她的妈妈在一家工厂上班,为了陪女儿参加书法培训班经常请假,因此每年的先进评比都落选。这次,女儿参加了市里的书法大赛,却连前十名都没有进去。妈妈很生气,心想为了孩子牺牲了得先进的机会,可是孩子还让她失望。女儿说:“妈妈,你自己都不努力争取先进,我为什么要争取好名次啊?”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些妈妈以牺牲自己来换取孩子的进步,其实这种做法既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孩子。孩子不会从妈妈身上学到对事业、时间的珍惜,也不会在失去工作的妈妈身上学到自信、积极进取等优秀品质。妈妈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也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孩子从妈妈身上学到自尊和自信,这是教育好孩子的另一种方式。
建议三 尽早让孩子独立
妈妈想用自己的牺牲换取孩子更多的进步,想法是好的,但是做法却不明智。妈妈为孩子做好很多事情,孩子得不到实践的机会,妈妈的牺牲也是没有意义的。
金艳2岁的时候,爸爸就出国进修了,妈妈一个人带她。妈妈没有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看到妈妈那么辛苦地工作,下班后还要照顾自己,金艳变得很懂事。金艳从小就学会自己穿衣服、洗衣服,她想做的事情妈妈一般不会阻拦,而是积极地鼓励她,在这样的教育下,金艳比其他孩子更独立。
孩子总会走向社会,必须要学会独立做事,妈妈的一味牺牲则会阻碍孩子的独立,使孩子事事都想依赖妈妈。所以妈妈要走出教育误区,尽早让孩子独立。
揭秘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父母
在一些父母的心目中,孩子是家庭的全部希望。不仅在家中一切为了孩子,一切服从孩子,业余时间也全搭给了孩子。好像孩子培养好了,就是自己的工作好了;孩子进步了,也就是自己上进了;孩子将来有出息,就是自己出息了。“牺牲自己,为了孩子”是理所当然的。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则是得过且过,不求进取,“混呗”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对自身的充实、进取毫不顾及。
事实表明,自我否定感强的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其观念也常常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对自我的不满意导致了渴望子女出人头地的补偿心理强烈,容易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缺乏自信而衍生出来的消极、冷漠、保守、懈怠等等不良心理和行为特征,会通过有意无意、长期反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身上得到惊人相似的复制。如果当孩子将来成为人之父母之后,也来个自我否定,同样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岂不是对父辈的期望极大的讽刺么!由此看来,一些父母现在以牺牲自己来保全孩子,不仅仅是牺牲了自己,同时也是牺牲了孩子应当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自信、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些恰恰是孩子成才所必需的。因为父母的成就动机既可为子女提供样板,又可以为子女提供一个促进其成就动机的家庭气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5031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