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怕什么缺乏主见,孩子必须无条件遵守家庭规则
以前我看育儿书上讲,不要对孩子说“听话”,而是应该鼓励孩子有自己的见解,不然就会容易形成服从权威,缺乏主见的性格。但是在德国家庭中,孩子是必须听从父母话的,而且必须服从规则。这里的听从,主要从行为举止上来讲。比如吃饭必须坐在饭桌上吃,不可以靠在椅背上。不可以玩食物,也不可以浪费食物。吃完自己盘子里的,再拿新的食物。公共场合说话声音要小,不可以影响到其他人。大人说话时,不可以随便插嘴。玩完玩具,要整理好。诚实,不找借口。遵守时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更是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总之规矩很多,但有一条很有“特色”,那就是不可以哗众取宠。如果童童故意做出一些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奇怪举动或声响,都将被漠视。几次之后,自然不会再犯。渐渐地,童童就发现,自己遵守规矩,举止文明,更能得到长辈的鼓励和嘉奖。而让孩子遵守规矩,行为有界限,和她拥有自己的主见其实并不冲突。
2、谈什么亲密关系,孩子自己能做的父母绝不代劳
在德国,很少看见祖父母全权照料孙辈的。因为,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会为了孙辈而扰乱自己的生活,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比如,童童的奶奶每年都会出国旅游,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在外享受金色晚年。所以,这与国内的爷爷奶奶或主动或被动抚养孙辈的情景完全不同。德国家庭,更加注重每个人的独立空间。这与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认同: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记得有一天,童童坐在花园里想玩剪纸,抬头便对我说:“妈妈,帮我把剪刀拿来。”我起身便去,可是找了一圈却没找到。童童此刻有点不耐烦地冲我嚷嚷:“就在厨房里的台面上嘛!”我转身,准备再去。此时,奶奶发话了:“童童可以自己去拿,不要麻烦妈妈,因为你知道在哪里。”顿时,我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为她代办太多,从而纵容了她的依赖性。而我,也一步步地失去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变成召之即来的老妈子。长此以往,家庭关系就有失去平衡的危险,孩子成为中心,对父母的付出习以为常,认为父母为她所做的一切理所当然。在德国家庭中,孩子只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员,并非中心。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绝不代劳。
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从小学起,从日常点滴做起,不能因为年纪小,就放松要求,或者听之任之。虽然爷爷奶奶都很爱孙女,但是他们的爱在心里,含蓄内敛,不会用夸张的情绪,来表现。这与我们中国大多数长辈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在不了解国情的人眼里,德国的人情是比较冷漠的。实则不然,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3、说什么孩子脾气火暴,先给孩子创造文明、平静的家庭日常氛围
爷爷奶奶各自以身作则,整个家庭氛围就是这样,很文明、很有修养。童童的表现,也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随意顶撞大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就会形成好的习惯,心甘情愿地听从长辈、快快乐乐的遵守规则。也许这就是德国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块。而且孩子从小遵守规则,服从父母,并不会抹杀个性,失去创新精神,而是一个人良好教养的体现。在奶奶家,奶奶会陪着童童玩拼图玩两个小时之久,还一起画画、喂鱼、到海边捡贝壳……非常有耐心,奶奶一直声音很低地和童童互动。而我内心也清楚地体会到,对孩子来说,时间上的陪伴,比物质上的奖励更可贵。同时,童童也自然能感受到平静的家庭氛围,进而也变得不急不躁。而这正是耐心不足,火爆有余的我最缺乏的。
在德国,我常常可以看到耐心排队等待的人们,或是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举动。还有很多微笑着打招呼的陌生人,整个城市都呈现出一种高度自觉、井然有序的文明风貌。严谨、规范的“德国制造”,更是一张全球认可的“名片”。大到国家,小到家庭,用规范约束行为,孩子就会把遵守规则内化成自己的本分。以小见大,国家才会呈现出这样一种严谨文明的状态,而这种家庭教育和道德风尚,又将诉诸于家庭教育,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5058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