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在全球通行的含义是:高品质高价格。那么,“德国制造”的小朋友“质量”如何呢?跟“中国制造”的有区别吗?
教育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这是德国的宪法明文规定的。婴幼儿期间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幼儿教育还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并未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是由少年军领导管理的。他们这样认为:
1、孩子是一个人,但他需要时间去发展成为一个人;
2、孩子是一个历史的人,他总是出生在某个空间,社会的某个阶层以及某个时代背景'他还面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历史;
3、孩子是生活在一个与他互动的社会空间,他需要与同伴、成人、社区以及乡土文化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非常重视幼儿的社会性);
4、强调孩子生活在一个与他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中,海水、太阳、石子、树林、沙子等等都是他所要探索和利用的(所以很重视孩子发展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智育:德国幼稚园注重孩子的探索性
在德国的幼儿园里,没有大、中、小班的区分,所有的幼稚园不分公立还是私立的,全部采用混龄编班的体制。德国的幼教界一致认为,幼儿在混龄的班级里更有利于成长,这样孩子可以熟悉各种社会行为,而且能够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品质。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时代里,混龄编班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大家庭中兄弟姊妹一起成长的感觉,也使孩子懂得礼让,懂得分享,使孩子们相处更加的融洽、和谐。(德国幼稚园不以认知教育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所以混龄编班不至于影响课程的安排。
在德国大部分的幼稚园只提供半天班。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加充分,使孩子真正体会到亲子的乐趣。德国幼教界非常强调亲职教育,并认为它是无法通过幼稚园教育来取代的。鉴于此,幼稚园尽量只提供半天班,只有少数的幼稚园提供全天班,帮助那些因是单亲家庭、或双亲均为大学生、亦或父母正在接受职业训练家庭照顾和教育幼儿。一般家中有0~3岁幼儿的父亲或母亲可以向所属工作单位申请长达三年的教育假,留职停薪,而政府在此段时间内每月发给父母教育津贴,因此在德国收0~3岁幼儿的托儿所数量并不多。有3~6岁幼儿的家庭通常父母亲中会有一方只上半天班,所以读半天班的幼儿下午可以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在这种福利体系下,德国的幼稚园只要提供半天班即可满足大部分家长的需要。……家庭气氛与宝宝心理健康
在德国的教育中,非常强调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的方式,因此幼儿园中对孩子并不进行分科教学。而且幼儿在未进入小学之前,也不要求得会写字母,认识字和计算简单地加减法,幼儿回家后也没有必须要做的作业。他们更加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孩子在玩耍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锻炼。
德国的幼稚园把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作为出发点,根据孩子直线思维、重复思维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园内以角落主题布置为主,便于孩子通过情境更好的认识大自然、接触事物。德国的幼稚园还特别注重幼儿的社会行为能力的发展,如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的等等。
德国制造,在全球通行的含义是:高品质高价格。那么,“德国制造”的小朋友“质量”如何呢?跟“中国制造”的有区别吗?
教育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这是德国的宪法明文规定的。婴幼儿期间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幼儿教育还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并未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是由少年军领导管理的。他们这样认为:
1、孩子是一个人,但他需要时间去发展成为一个人;
2、孩子是一个历史的人,他总是出生在某个空间,社会的某个阶层以及某个时代背景'他还面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历史;
3、孩子是生活在一个与他互动的社会空间,他需要与同伴、成人、社区以及乡土文化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非常重视幼儿的社会性);
4、强调孩子生活在一个与他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中,海水、太阳、石子、树林、沙子等等都是他所要探索和利用的(所以很重视孩子发展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智育:德国幼稚园注重孩子的探索性
在德国的幼儿园里,没有大、中、小班的区分,所有的幼稚园不分公立还是私立的,全部采用混龄编班的体制。德国的幼教界一致认为,幼儿在混龄的班级里更有利于成长,这样孩子可以熟悉各种社会行为,而且能够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品质。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时代里,混龄编班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大家庭中兄弟姊妹一起成长的感觉,也使孩子懂得礼让,懂得分享,使孩子们相处更加的融洽、和谐。(德国幼稚园不以认知教育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所以混龄编班不至于影响课程的安排。
在德国大部分的幼稚园只提供半天班。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加充分,使孩子真正体会到亲子的乐趣。德国幼教界非常强调亲职教育,并认为它是无法通过幼稚园教育来取代的。鉴于此,幼稚园尽量只提供半天班,只有少数的幼稚园提供全天班,帮助那些因是单亲家庭、或双亲均为大学生、亦或父母正在接受职业训练家庭照顾和教育幼儿。一般家中有0~3岁幼儿的父亲或母亲可以向所属工作单位申请长达三年的教育假,留职停薪,而政府在此段时间内每月发给父母教育津贴,因此在德国收0~3岁幼儿的托儿所数量并不多。有3~6岁幼儿的家庭通常父母亲中会有一方只上半天班,所以读半天班的幼儿下午可以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在这种福利体系下,德国的幼稚园只要提供半天班即可满足大部分家长的需要。……家庭气氛与宝宝心理健康
在德国的教育中,非常强调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的方式,因此幼儿园中对孩子并不进行分科教学。而且幼儿在未进入小学之前,也不要求得会写字母,认识字和计算简单地加减法,幼儿回家后也没有必须要做的作业。他们更加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孩子在玩耍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锻炼。
德国的幼稚园把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作为出发点,根据孩子直线思维、重复思维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园内以角落主题布置为主,便于孩子通过情境更好的认识大自然、接触事物。德国的幼稚园还特别注重幼儿的社会行为能力的发展,如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的等等。
德国重视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
爱护动物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
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作好“饲养记录”。孩子们正式入学后,他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章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发表。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热衷的活动。
德国的中小学还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一个13岁的男孩以充满爱怜的笔调,记录了他为一只小鸟医治创伤,后来又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过程,文章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赛”的第一名。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须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疗,因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
德国人在这方面绝非小题大作——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
同情弱者
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法兰克福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驱赶出门,全家人特意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耐心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同样享有人的尊严。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后来,孩子建议邀请此受辱的流浪者来家作客,大人们则毫无保留地支持。
宽容待人
“宽容待人”被德国人普遍认定为一个人“善良品质”的一方面。一个叫雪丽的7岁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遭到好友梅芙的无端抢白而感到大丢面子,因而试图报复以泄心头之恨。但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她通过和梅芙谈心了解到:当时梅芙喂养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丧,故难免“出言不逊”。在经过一番“将心比心”后,雪丽宽容地原谅了梅芙,两个小伙伴的友谊更深厚了。
唾弃暴力
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时,德国人还十分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对那些中小学校校园里出现的恃强欺弱的所谓“小霸王”,校方的反对态度非常鲜明。据悉,凡经2次记过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即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管教。
对于影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暴力镜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
德国制造的武器之精良举世闻名,但德国人并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坦克为伴。因为德国研究者已找到了越来越多证据证实:小时如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长大后难保是否能成为和平人士。一些联邦议员也指出:让德国男童少与玩具枪炮为伴是“明智”之举。也许,还能预防德国重蹈“历史覆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5632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