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所谓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孩子的家长,形容自己对孩子简直就是“掏心挖肺”。但是孩子却接二连三的出现让家长焦虑、伤心的各种状况,社交能力低,言语表达能力弱,攻击倾向,抑郁倾向,甚至亲子关系也出现了问题。身心疲惫的父母往往会问上这么一句:难道是我做的还不够多吗?
事实上不是父母做的不够多而是做得过于多或者做的方式上出现了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多半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不仅因为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也因为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改变甚至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常听说一句夸大的说法:孩子的问题全是父母的问题,父母的改变即是孩子的改变。
例如:孩子的社交能力低。爸爸妈妈是不是对孩子保护过度?是不是很少给孩子机会与其他小朋友接触?是不是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会有控制的倾向,而孩子也复制了这种表达模式?在家里爸爸妈妈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导致孩子的自我中心性,分享意识弱?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孩子的社交能力低(当然还可能有其它更复杂原因)。而父母如果能够避免这些,孩子的社交能力就会提升,会有良好的伙伴关系,甚至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孩子的乐群性,让孩子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某些方面说,孩子是家庭教育的结果,从父母决定要孩子开始,大多数孩子都背负了父母的某些期望,父母会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设计孩子的未来,对孩子有诸多要求,避免孩子走自己走过的“弯路”。我们时刻让孩子体验父母所一直期待的,却没有机会让他做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可能会成为的那个人,父母却自以为是的“为孩子铺一条宽广的道路”,认为这才是孩子的康庄大道。
可是,事实上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带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点和某些能力倾向(当然后天环境也可以对其产生影响)。而孩子们的年龄较低,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理智的做出某些决定,他们的情感较为没有秩序,他们的欲求大部分为无意识性的、没有被具体分化过的。他们的感情和欲求会因为各种原因变得复杂,如果被反复的压抑,这些感情和欲求,就会一直隐藏在潜意识中,当它们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心理会产生一些问题,甚至演变成畸形心理。当父母强硬的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而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发展情况,那么,家庭教育问题就接踵而来了。
尊重孩子的发展,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愿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5741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