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数学、音乐或语言方面具备的固有才能,一直被视为与生俱来的天赋,或从生物学角度看是基因使然。但美国遗传学家请大家转换一个新角度,重新思考这个看法。
踏进“自然与养育对立”的领域,认为大家把“基因主导”之说夸大了,从而忽略了我们的潜能。
大家对伟大成就这回事有很深的误解。事实上,我们的基因不会限制我们处于平庸或比平庸更差的境况。
未必基因主导
人的DNA绝不是一份一成不变的设计图,它是可以持续受到外来因素影响的。
自然与养育是持续互动的:基因可以启动、关闭或酌量启动,视乎环境而定。这种设定可不如人们一度所假定会在毫无变化的情况下传给一代。表观遗传学领域越来越倾向证明,我们生命中的环境体验,在我们的基因组留下痕迹,然后传到我们的子女去。
专家认为,只要把环境的影响加以引导,我们就可以超越我们心目中与生俱来的限制。有太多的人抱怨自己天生没有音乐才华或者'天生有音乐细胞'。事实却是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具备固有的天资。但人人生来都有音调方面的潜能。”这种现象在盛行追求完美音调的说声调语言(例如汉语)国家显而易见。这是因为音调在日常沟通中扮演重要角色,人们比较善于应对这回事。
就连“某些种族因基因比较擅长从事某些体育运动”这种貌似有理的理论也受到质疑。专家举例说,肯尼亚的马拉松跑手之所以特别成功,是因为肯尼亚人有根深蒂固的跑步文化──很多肯尼亚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天都会跑八至十公里。精英运动员当中流传着一个笑话:怎样可以削弱肯尼亚人在跑步方面的优越地位?答案就是买旅游巴给他们代步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5956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