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内心是很多家长的迫切愿望,可事实上,家长急切的心情和良好的愿望并不能帮助他们跟孩子的心走得更近。有的家长甚至眼望着自己的孩子,心里问:这是我的孩子吗?
高女士的儿子小学时是个听话的乖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初二以后,成绩出现波动,母子关系出现一些波折。但总的来说他们交流得还不错,儿子能主动跟妈妈说心里话,孩子也基本能接受她的话。可自从孩子升入高中,孩子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放学回家后把房间门一关,自己在里面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妈妈想搭句话都没机会,别说交流了。
有一次,妈妈以一起出去散步为借口,推开儿子卧室门。儿子带着耳机边听音乐边看书,瞥了一眼妈妈,显然对妈妈的行为有些反感。高女士说:“既然你不写作业,就陪妈妈出去散散步吧。”儿子看都不看她,说:“我休息一会还要写作业。”高女士说:“那正好散步回来再做,妈妈有些话要跟你说。”儿子嘴里发出“哧”的一声:“有什么好说的呀,我可没那么无聊。” 妈妈又气又急。凭经验,儿子心里肯定有事,拒绝交流肯定会出问题。以前她还常常得意于自己教子有方,母子之间没有隔阂,并常以成功母亲的身份指教别人。现在是怎么了,儿子的心离妈妈越来越远了?
两代人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有不同是必然的,但是认识上的代沟可以接受的,感情上不应该越来越疏远。当家长发现跟孩子认识上有差异时,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观念和做法强加于孩子,这时孩子不接受就会产生冲突,逐渐造成心离家长越来越远。
首先家长要多了解孩子,多理解孩子,多宽容孩子。其实孩子总有孩子的理由,孩子有他们对生活的看法,这些都产生于现实环境,他们是与时俱进的。相反,家长的想法往往是保守的、不合时宜的。好多时候,家长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活跃。如果自己头脑不开化、无知而顽固,还对孩子横加干涉,孩子当然不会喜欢。
其次,要改变跟孩子的交流方式。小学或初中时,孩子或许还能接受家长的一些说教。到高中阶段,孩子自主意识增强,灌输和说教就行不通了。不要再企图做孩子的精神导师,而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要只是急于了解孩子、为孩子排忧解难,而是要向孩子敞开心扉,让孩子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苦恼,并真诚跟孩子交流。孩子得到承认和尊重,就不会再拒绝交流,你的观念和孩子的观念就会在交流中交融碰撞,孩子就会在耳濡目染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你的合理建议,当然家长也会在交流中从孩子那里学到好多。
作为父母要放下高姿态,主动了解当今的社会现状对青少年的影响,了解他们关注的文化、娱乐动态等,这样双方才有话可谈、有事可商,双方得以沟通情感。这种积极的转变迟早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态度,从而把事情引导到一个更好的状态。作为父母要真正陪孩子一同成长,在其幼儿阶段要跟孩子一起读童话故事、背诵唐诗宋词、看奥特曼,分享其发现世界的快乐。在小学阶段,和孩子一起阅读传世的经典之作,探索科学的传奇和奥秘,分享探索世界的快乐。初中阶段,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追星,一起经历"少年维特的烦恼",分享其成长的烦恼和快乐。在高中阶段,我们要和孩子一起了解互联网、美国的大学文化以及意大利的流行风尚,一起分享认识世界的快乐……
如果两代人都朝一个方向改变自己,孩子的心还会离家长越来越远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6014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