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美国教育辜负天才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国外早教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史泽华

  “一个也不能少”,意味着高智商孩子和普通孩子必须享有同样的教育机会,这是美国现在教育制度的严重缺失

  安娜莉茜?布雷泽尔(AnnaliseeBrasil)不仅有一副美丽的外表,而且还是14岁同龄人中最聪明的一位。3岁时,母亲就发现她可以用单词卡片组成完整无误的句子;6岁时,母亲带着她去做了一次智商测试。安娜莉茜发现那些题目简直太容易了,就和出题人开起了玩笑:她不仅按正常顺序把一个小方块排好,而且还将它们反过来排了一次。小安娜莉茜轻而易举地越过了智商145的门槛,能够达到如此高分的人在全球的比例不到0.1%。

  按照常理,如此聪明美丽的孩子一定也是学校里的明星。但是安娜莉茜却遇到了两个麻烦:一是难以和同学融洽相处。其他同学刚一见她,就被她的聪明“吓倒”。二是无法“随心所欲”地跳级。直到去年,安娜莉茜的父母在整个达拉斯地区都没有找到愿意接收她的学校,除非她情愿与同龄人一起入学。可事实上,安娜莉茜需要至少跳三级,她在7岁时就已经开始小学六年级的功课了。按照美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即便有研究证实高天赋学生可以跳级,但许多学校对此还是持谨慎态度,它们总在担心因此造成跳级生不合群和学习成绩差等问题。

  最后,母亲只好选择把安娜莉茜留在家里自己教。现在问题更加严重了。哥哥姐姐们都已成年,安娜莉茜的交友空间比在学校时更小了。而且,因为学习速度飞快,她13岁时的知识需求就已经超出了母亲的能力。一家人开始讨论让她去读大学,可个个都犹豫不决。因为对于安娜莉茜来说,社会交往能力弱确实成了大问题。安娜莉茜觉得,聪明使自己养成了“追求完美”的习惯,但这种求全心态也成为她与别人交流的障碍,同学们因此经常“嫉妒”她。

  美国的教育体制辜负了安娜莉茜。但能否专门设计一种体制来接纳像安娜莉茜一样的天才呢?实际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她跳级。但是,在人们对于跳级的好处缺少认知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当前的美国教育体制对于如何培养最有前途的学生这一问题思之甚少。很久以来,政府一直在频繁使用一个很“阳光”的词:“一个都不能少”,几乎所有制定教育政策的人都在担心那些身处社会底层、在智力上或生活条件上掉队的孩子。然而,令人吃惊的是,高天赋的孩子和天赋甚少的孩子的辍学比率一样高。据美国教育部的一项调查,具有同样数学潜质的学生在日本、匈牙利等一些国家取得的数学成绩,要比在美国高出许多。这表明,美国正在浪费一种资源:那些最优秀的年轻头脑。

  据美国相关机构的调查,2004~2005年度美国颁发的博士学位数量为43354个,为过去50年之最。但与此同时,美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增长率自1970年以来就有了戏剧性的下降,从当年的15%降到了3.5%。这证明,美国的教育在走下坡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于现状的思想已经深植于美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中。美国学校每年要花80亿美元为智障学生提供教育,而在天才儿童培养方面的经费不足8亿美元。有人认为,为了把愚笨学生训练成熟练工而在他们身上花去比在最有潜力孩子身上10倍的钱,是没有道理的。在美国6200万学龄儿童中,智商高于145者只有62000名(低于55的人数大致相仿)。尽管他们仅占一个小数目,这些人却都将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在“一个都不能少”的公共教育理念下,使每个学生达到最低学业要求要比鼓励他们超越自身这一目标重要得多。对于学校而言,找出缺陷比开发天赋更重要。这些学校往往对那些拥有最少天赋的孩子慷慨解囊,而塑造天才的计划却纷纷夭折。

  为了开发一种全新的天才教育模式,内华达州富商罗伯特?戴维森(RobertDavidson)夫妇出资创办了一所“戴维森学院”。现在,这家学院已经招收了45名学生。这些孩子们介于11岁到16岁之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所学课程也至少超越其原来所在年级三年。安娜莉茜就是其中的一位。为了求学,母亲不顾昂贵的费用和不得不在两个地方来回奔波的压力,带着她从1700英里远的家乡小镇搬了过来。学院对安娜莉茜一直不错,而她也已经在这里交到了朋友。除了精心于专业课程以外,她终于开始学习如何在一个亲密无间的环境中和他人相处了。由于安娜莉茜和同学们彼此都是有主见且相当聪明的人,所以经常会为一些事情争执得面红耳赤。但是,在她看来,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这所新学院里,曾经因为“偏颇”而受到抨击的“智商”概念被广为接受,“付出足够努力,我们都能成才”的说法被彻底否定。学院的成立对美国教育提出了一个直言不讳的问题:目前对于教育公平近乎执著的追求是否过了头?如果是的话,把最聪明的孩子分离出来是不是一个解决办法?

  戴维森学院的做法在美国社会掀起了巨大波澜。因为人们在对待天才问题的态度本来就很暧昧:你可能会崇拜爱因斯坦,却对“百事通”厌恶透顶。而且,长期以来教育界关于天才儿童教育问题的争论也一直没有产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果。就拿安娜莉茜这位“小大人”来说,她那抑扬顿挫的讲话方式就像是一位电视节目解说员或大学教授在演讲。在大人看来,这显然是一个可以欣然接受的结果。可是对于其他孩子而言,安娜莉茜就像一个“怪胎”。还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极具天赋的人最终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因为反正他们很聪明,终究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6892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