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群老鼠放在一个桌面上,让他们一个一个往下面两个门跳:跳向左边的门,会碰得头破血流;而跳向右边的门,门会自动打开,门后放着甜美的奶酪,鼠辈们尽可以放开肚皮吃。经过几次训练,老鼠们尝到了甜头,乐滋滋地争先恐后往右门跳去。
就在老鼠们的选择方式固定了的时候,生物学家把奶酪从右门移到了左门。这下糟了,老鼠还没有回过神,仍争先恐后朝右门跳。自然,个个碰得鼻青脸肿。还好,经过最初的慌乱,老鼠又渐渐熟悉了新的情况,转身跳向左门。
刚尝到甜头,情况又变了:生物学家把门的颜色重新漆过,把奶酪一会儿放左,一会儿放右。这时,老鼠们惶惑了,投足趑趄,反应也迟钝了。渐渐地,一个可怕的场面出现了:老鼠们变得固执起来,你就是明明白白把奶酪放在左门边,让它看见,它仍旧不顾一切地朝右门跳去,哪怕碰得血肉模糊也在所不惜。如果此时继续强迫它去做跳左或跳右的选择,场面就更可怕了:老鼠或四肢乱颤口吐白沫,或吱吱乱叫着狂咬自己,直至最后昏死过去……
由此,生物学家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如果强迫动物去不断地改变行为方式,在它应变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坚决拒绝,甚至以自戕来抗拒。
确实,人也如此。看看我们周围,有许多孩子出现“问题”,不也是老师或家长“强迫”所致吗?活泼可爱的小可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就是上述“实验”的最好注脚。
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可我们大人呢,常常用我们的意志去左右孩子。瞧: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踏着暮色刚走进家门,气还没喘匀,你就命令他马上做作业;他刚放下饭碗,又让他坐在钢琴前。好不容易盼来了双休日,周六你让妻子上午带他到少年宫学画画,下午又到文化馆学写字;周日,你亲自上阵,让他又是学跆拳道,又是学踢足球。孩子扬起汗涔涔的小脸怯生生地问:“爸爸,听说欢乐谷的过山车很好玩,下星期带我去好吗?”你眼睛一瞪:“没门儿!”
孩子出了差错那就更了不得了:“怎么?放学不抓紧回家做作业,竟趴在外面看青蛙?!”你不由分说在孩子后脑勺上就是两巴掌。老师家访,说你的孩子最近有门功课成绩下降,你让孩子罚站,一站就是两小时……
无休止的指令和一项项的目标,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能茁壮成长吗?即使不会“崩溃”,恐也很难大有作为。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只有纵情发展孩子们的天性,才能培养出大胆创新、勇敢质疑的头脑。如果一心一意要培养顺从听话的‘乖’宝宝,就不要梦想培育出智慧如天马行空的优秀人才。”
这个道理,“妈妈联盟”的成员,有过痛苦经历后算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明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7283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