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是一个新发现的开始,无论最终的结果是对是错,怀疑者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哪怕是定论、是权威,同样可以质疑。质疑的过程中,孩子才会一步步向真理逼近。
有一天,桐桐在家写作业。突然,她拿着教材跑过来找我,说:“爸爸,我发现了一个错字。”
我看看她手中的教材,心想:不可能吧,教材上也有错误?
我怀疑地接过了书,问:“哪儿错了?”
桐桐说:“爸爸,你看这篇文章,讲的是小青蛙,可是小青蛙是动物,怎么能用他人旁的‘他’呢?应该用宝盖头的‘它’呀,是不是?”
我心想,的确,如果是动物,是不能用“他”字的,但这是一篇童话类的故事,书中的青蛙已经拟人化了,所以用“他”字也不算错。
我觉得桐桐很用心,发现了这个细节,便夸奖她:“你肯动脑筋,爸爸要表扬你。
如果是说现实中的动物,就要用宝盖头的‘它’来指代,这点很正确。但是,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小青蛙去找妈妈,说了很多话,和人一样了,不再是现实中的青蛙了。”
桐桐说:“也是哦,真正的青蛙才不会去问老黄牛自己的妈妈在哪里呢!”
我说:“是呀,这只小青蛙是童话中的一个小朋友,和你一样,他想找到自己的妈妈。童话中常借用动物的角色来讲一些人的故事,所以很多童话中的主人公都是用单人旁的‘他’或女字旁的‘她’来代称。你用心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啦。”
桐桐说:“我弄明白了。只是老师刚给我们讲这个了,我一对比,就发现问题了。”
我说:“那就是老师没有讲清楚,或者是你没听清楚,动物用宝盖头的‘它’,也是分场合的。不过,你发现了这个问题,说明你很用心。”
桐桐点点头,满意地离开了。
桐桐从五岁开始独立阅读,一开始,我就告诉她:“你要用心看,书上的字也不一定全是对的,你要是找到错误了,就告诉我。”
这样一来,桐桐在看书的过程中,又多了一个任务:找错误。好几次,她高兴地跑来找我说:“爸爸,我觉得这个字写错了。”
我看了一眼,对她说:“爸爸也记不清了,你去查查字典吧!”
结果,她一查字典,发现是自己错了。我早看出是她错了,但是不想给她结论,我不想桐桐把我当成权威。
除了找错字,我还告诉桐桐,不论谁的话,都不一定全对,都可以去怀疑。不过,你不能只是怀疑,你还要去求证,这样才能辨明正误。
有一天,桐桐看了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她问我:“爸爸,书上说的是真的吗?人真的孵不出小鸡吗?”
我说:“你怀疑了,是吧?”
桐桐点点头,说:“我听同学说,现在的小鸡都是人工孵化的。如果温度适宜,加上特定的设备,鸡蛋在人身上也能孵化的。”
我想了想,说:“你说的的确有可能。现在科技进步了,小鸡孵化的适宜温度也早就弄明白了,只要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把握好温度,人身上孵出小鸡是完全办得到的。”
每一次,听到我和桐桐聊这些,妻子总会觉得我俩太神经。
我不理会妻子,依然鼓励桐桐大胆地去怀疑。
想得多了,桐桐开始着手做实验了。她的好多设想,如果有条件,她都会亲自检验一下。
有一次,桐桐看到书上说,果实成熟时,皮会变红,和阳光的照射有关系。桐桐不相信,她觉得这种颜色是果实天生的。我听后,建议她搞个实验。
我们家阳台上有几株盆栽,有一种叫四季果,一年四季都能结出红红的果实。桐桐就选了几个青果子,用黑色的纸严密地罩起来。一段时间后,和它们差不多大的果子都红了,桐桐解开了黑纸,结果发现这些果子成了淡黄色。
桐桐失望地说:“爸爸,我猜测错了,还真与阳光有关。”
我看了看,说:“也不全对,你看,它们是淡黄色,并不是白色或黑色。这说明,果子变红,也有它们自身的原因啊。黄色和红色,是很相近的两种颜色。”
桐桐马上反驳我说:“爸爸,你错了,红色就是红色,黄色就是黄色。我认定它们天生是红色的,所以我错了。阳光照射后,它们才会变得这么红。”
我思考了一会儿,马上承认桐桐说得对,我错了。
怀疑是一个新发现的开始,无论最终的结果是对是错,怀疑者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哪怕是定论、是权威,同样可以质疑。质疑的过程中,孩子才会一步步向真理逼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7327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