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目前,据调查,对于孩子的一些心理疾病比率在逐渐的上升,出现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而是父母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于的一些小细节容易忽视,长期积累就会导致孩子一些心理疾病的发生,从以下的小例子中,父母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昨日是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广州市卫生局、市残联和市脑科医院举办的大型宣传咨询活动上,有精神心理专家指出,目前社会上不少家长独自带异性孩子外出(如爸爸带女儿,妈妈带儿子)时,为图方便,就把几岁的孩子带入自己性别的卫生间、更衣室,这样或会致孩子性变态。
市民尴尬家长无奈
近日,广州的黄先生入住花都一家度假区酒店,游泳后在男更衣室洗澡,突然见到一名父亲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女童闯了进来,旁若无人地冲凉换衣服。黄先生感到十分尴尬,指对方“离谱”,但那位父亲却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有什么好怕的?”不少市民都有类似经历,几岁的小朋友虽然年龄不大,但毕竟是异性,在洗手间、更衣室等场合赤条相见,让人很难为情。
亲子关系,不少父母担心小朋友独自上洗手间会走丢、掉落茅坑,甚至遇上恋童癖“变态佬”,因此只好出此下策。今年8月初,本报就曾报道过东莞一个6岁男孩跟着大人逛商场时,独自上厕所走失,结果调动了大批警力才幸运地找回。有位市民称:“看到那些丢了小孩的父母撕心裂肺的,乱入厕所就不算不文明啦!”
性心理入歧途要及时纠正
在昨日的活动上,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前院长赵振环称,2岁以上的孩子就开始会对性别进行识别,被家长乱带入厕所会导致性识别异常,例如:经常入男厕,女孩就会觉得自己就是男的。有的父母觉得把男孩装扮成女孩很可爱,殊不知这和乱入厕所一样,也会埋下性变态的种子。有的幼儿园男女生睡觉和大小便都不分开,种种不注意,日后便可发展为性身份障碍,出现异装癖、同性恋、想变性等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诱因,只有少数孩子会出问题。”他补充道。
广东康鼎青青心理咨询中心性治疗师李红泉认为,若孩子向着跟自己生理性别相反的性别方向进行认同,这时家长不要呵斥,而要寻找机会对其进行引导,在青春前期以前,这些苗头还是比较容易纠正过来的。一旦超过14~16岁,就很难纠正了。但李红泉指出,实际上选择性别是一个人的权利,而一个人身上包含了两种性别的基因,因此性身份障碍除了心理因素还有遗传因素,家长的作用有限。
4岁或以上可独立如厕
李红泉建议,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应委托与儿童同性别的可靠人士带入洗手间,万不得已时,应避开人后进入与家长同性别的洗手间;对于4岁或以上的孩子,家长可让孩子单独上厕所,例如妈妈可对儿子说:“妈妈在厕所门口等你,如果出来没有见到妈妈,就留在这里不要乱走。”
总结:父母要学会正确的培养孩子,当孩子达到了3岁就会有了一些性别上的观念,父母要学会针对孩子的不同性别做出不同的教育方法,切不可采取混合的教育方法,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些性别上的分歧,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08464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