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哄孩子有大招:“神奇断句法”一学就会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吃饭、睡觉、出门、回家……这些从前很普通的事情,现在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你想让孩子往东,她偏偏要往西走,想改变孩子的行为绝非易事,要么哄要么打,一不小心就是一场哭闹。

  打肯定不是好的解决办法,那是实在没辙才搬出来用的。咱们就只说哄,一般哄孩子也有几个固定的招数:

  讲道理——这样做不好,因为XX,对不对?

  威逼——不听话爸爸不跟你好了;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

  利诱——你听话爸爸给你XX好东西。

  我说完你肯定也明白了,最常用的几招并不总是奏效的,威逼利诱还有负面作用,再说时间一长孩子也习惯了,你想说什么她都知道,说了也不会听。

  就这样,在很多次跟娃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在娃很多次嚎啕大哭的窘迫中,我和孩子妈也被逼出了一些战斗经验,经过实践检验,对于破除孩子的执念比较有效,分享给大家其中一个好方法,我称之为“神奇断句法”。

  说来很简单,就是把问题罗列出来,然后找出合适的发力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所谓“断句”,就是分析描述问题的这个句子,换掉主谓宾定状补的任何一个,或者增加定语/状语条件,使之演变成为一个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一解释就明白了。有一次宝宝在客厅抓起玩具往嘴里放,我们试图把玩具拿出来,她一边很敏捷地挡开大人的手,一边哼哼着表示抗拒,这真是一个典型的哄孩子场景。

  应用“神奇断句法”,先来描述问题:“宝宝把玩具放到自己嘴里吃。”

  然后在不同位置断句,替换相应的词语,变成解决方案:

  替换“宝宝”:爸爸把玩具放到自己嘴里吃(捡起另一个玩具放到嘴里,然后表演很难吃很痛苦的样子,在宝宝面前吐出来);

  替换“自己”:宝宝把玩具放到爸爸的嘴里吃(让她把玩具放到我嘴里,然后表演很难吃很痛苦的样子);

  替换“玩具”:宝宝把XX放到自己嘴里吃(跟她说,“我给你个更好的东西,可以放在嘴里吃的,想试试吗?”)

  增加条件:宝宝把洗干净的玩具放到嘴里吃(跟她说,“玩具好脏,让爸爸把玩具给你洗一下再吃”,等你拿走她可能就忘了,或者洗干净再吃也能接受)。

  看明白了吗?是不是很简单?

  这个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易用,可以瞬间想出很多种方法来解题,一个不行马上试另一个;另外,这个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在原有的场景里解决问题,让孩子觉得你是在跟他一起玩(只不过有更新鲜的玩法),不会有那么大的抗拒感,不破坏场景的方法更容易被接受,有点在行为上“共情”的意思。

  回到刚才的例子,我们当时实际用的方法是增加条件——把玩具洗一下再吃。她很愉快地主动交出玩具,我们洗干净后又还给她,她对吃玩具也就不再那么执着了,很快被别的东西吸引,哄娃成功。

  当然,熟练掌握以后,还可以进阶到组合套路。比如刚才的例子,组合大法是这样的——“宝宝把这个玩具洗干净,放到妈妈嘴里,爸爸给你拿一个更好的东西吃,好吗?”

  再举个例子,比如家长想要宝宝到B地点,但她一定要坐A地点的那把椅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场景,洗完澡不出澡盆,在外面玩踩水不肯回家,坐在旋转木马上不肯下来……都属于类似的情景。

  先描述问题:“宝宝只想坐在A地点的椅子上,不去B地点。”

  替换“宝宝”:爸爸要坐在A地点的椅子上(跟她说,“爸爸有事情要坐在这里,你先让开,去B地点等爸爸。”)

  替换“坐”:宝宝要站在A地点的椅子上(这个椅子站在上面更有趣,你试试,等她站上去再找机会抱到B地点);

  替换“A地点”:宝宝要坐在B地点的椅子上(咦!原来B地点还有一把椅子,我们坐在那里;或者把A地点的椅子连同宝宝整个搬到B地点);

  替换“椅子”:宝宝要坐在A地点的那个椅子坐垫上(跟她说,我们去B那里玩,允许你把A地点椅子上的坐垫拿走)。

  组合大法:用夸张的动作,学宝宝在地上爬到B,让宝宝跟着自己,然后把A地点的椅子坐垫放在B地点,让宝宝在上面踩着玩。

  当然,应用这个方法的关键,还在于断句后的“转移”,要想成功将宝宝从原有场景带出,需要更有吸引力的东西,要求家长们保持游戏精神,尽量拿出夸张的点子和动作。

  有人要问了,看不见妈妈就哭的,睡觉或醒来一定要妈妈在的,有办法吗?

  ……救命,这个真没辙,妈妈是什么也替换不了的,赶快把孩子妈找来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12262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