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孩子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对方不给,应该怎么劝自己孩子呢?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小孩子常常要别人的东西,尤其是吃的东西,弄得父母很难堪,常常骂孩子没出息。 其实,孩子要别人的东西和有没有出息没有必然的联系,小孩要别人的东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同样的东西也总是觉得别人的好。这主要是孩子缺乏知识经验而好奇心又特别强所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知识范围扩大,这种现象就消失了。但是父母决不能因此而放任自流,等待孩子的自然过度和消失,而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处理办法。放任自流和管 得过严都会使孩子形成对别人所有物的占有欲,看见别人有什么东西部想据为己有,那是一种危险的人格特征,甚至会导致犯罪。

  孩子向别人讨要东西,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对所要的东西特别喜爱,控制不住自己的占有欲望。

  2、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给予满足,致使孩子判别是非的能力较差,造成了他形成想要的就必须给他的错误认识。

  3、由于父母过于严格,给孩子的东西太少。

  要克服孩子的这种现象,关键在于正确引导。

  1、增加孩子有关的知识。通过比较使孩子知道自己手里的东西到了别人手里还是那个样子,不会变。如孩子想要别人的饼干,明明家里有,可他偏要别人的,这时,父母不要太强硬,而是在接受了别人的东西后和自己家里的作对比,让孩子亲口尝。亲身体会到味道是一样的,以后他就不再要了。

  2、不要压制而要引导。压制会使孩子产生常说的“逆反心理”,更想得到它。因此,在孩子要别人的东西时,可以温和地提醒他,使他回忆起曾经吃过或玩过这种东西,有助于解除孩子的强烈要求。

  3、转移注意力。有时孩子要别人的东西,这种东西自己家确实没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就答应(并做到)给他买一个。如果条件不允许,应尽可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别处。

  4、试用交换法。交换玩具或食物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可以防止孩子独霸和占有欲的产生。如孩子要别人的玩具,就让孩子自己拿着玩具用商量的口吻,友好的态度和小朋友交换着玩,使双方都受益。

  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宝宝懂得: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做主、别人的东西应该由别人来做主。这是宝宝学会与人相处的很重要的一步。学习这个抽象的概念比学习苹果、香蕉等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困难很多。因为宝宝尚小,思维能力还处在以直观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几乎还处在一个基础的萌芽阶段,爸爸妈妈需要了解这一点,指导宝宝做练习的时候就能理解宝宝而且会有耐心了。具体来讲,可以把它分成三个不同的教学阶段来进行:

  1、宝宝首先要学会支配自己的东西

  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自己有权做主是否借出。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预先与宝宝做互借东西的游戏,刚开始时爸爸妈妈可以多做做示范:通常情况下都借出,偶尔不同意并解释是因为自己特别喜欢的缘故,另一方也要表现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现场表示放弃。之后就可以和宝宝做这个游戏了,宝宝通常情况下也会借出的,如果宝宝不同意,我们会发现也大多是因为宝宝特别喜欢的缘故。

  2、想获得别人的东西时学会事前征得别人的同意

  别人的东西,由别人支配,获取前须征得别人的同意。细心观察宝宝在群体中的活动,当发现孩子有动手抢别人东西的欲望时,要及时告诉他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就象自己对自己的东西有权做主一样。比如说:宝宝的父母就可以在发现宝宝想抢别人玩具前及时跟他讲:“宝宝,我知道你喜欢这个玩具。但这是别人的,我们问问她可不可以借给咱们玩儿一下。”当然了,爸爸妈妈需要根据自己宝宝借物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给予不同的帮助。不会说话或没有经验的宝宝家长可以帮助他跟对方说出来,有了一些经验之后的宝宝家长可以在提示他以后让他自己去问对方。

  3、采用交换或轮流等方式与别的孩子分享

  我们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技巧,让小朋友之间的交往更轻松愉快。比如,每回出门时,阿姨可以让宝宝带一个不常见的玩具让他与别的小朋友交换,通常也很容易获得成功。

  4、告诉宝宝别的小朋友为什么不给他玩具,让宝宝在即使没有得到也会在理解的基础上也能获得心理平衡,转而去寻找别的感兴趣的事与物。

  虽然宝宝喜欢“抢”别人的东西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行为会导致宝宝成为不受欢迎的宝宝,容易受到群体的排斥,严重的还会使宝宝出现对抗性的人格特征。所以爸爸妈妈们可千万不要忽视,因为宝宝最初在与同伴交往时需要及时有效的指导,否则,一旦次数多了形成思维定势,要调整就困难了,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要抓住时机,教宝宝同伴交流的技巧与策略。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12286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