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根据客观化
从判断根据看,幼儿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和推理,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进行。这种判断没有一般性原则,不符合客观规律,而是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出发,属于“前逻辑思维’。例如,3—4岁幼儿认为,球会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或者是因为“猫会吃掉它”。物体会浮是因为它们“想洗澡”。秤杆为什么要一头翘起,因为“它不乖”,“它不听话”。在做算术题时,如果问:“哥哥吃了4块糖,弟弟吃了2块糖,他们一共吃了几块糖?”幼儿不去回答这个问题,却反问:“为什么哥哥吃那么多的糖?应该大家平分。”在一次要求幼儿判断:“早上,妹妹送哥哥上幼儿园”这句话的错误。小班幼儿说,“妈妈送妹妹。”“我爸爸送我。”他们不会客观地进行逻辑判断。
在前述李之馥等的研究(1982)中,5—6岁幼儿在判断面积时,也常常以生活逻辑为直接判断的依据,如:“一大块地也能玩很多小朋友,几个小—块地只能玩很少小朋友”。“四周都空,地方多大呀!哪儿都能跑着玩,那边一块地太小了,跑不了,一跑,再一跑,就不行了。”
幼儿逐渐从以生活逻辑为根据的判断,向以客观逻辑为根据的判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经过以事物的偶然性特征(颜色,形状等)为根据,过渡到以孤立的,片面的,不确切的原则为根据(“重的沉,轻的浮”),然后,开始出现一些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客观逻辑的判断(“木做的东西在水里浮”)。
(四)判断论据明确化
从判断论据看,幼儿从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开始向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发展。幼儿初期儿童虽然能够作出判断,但是,他们没有或不能说出判断的依据,3—4岁儿童或者以别人的论据作为论据,如:“妈妈说的。”老师说的。’或者只能说出模糊的论据,如:“不会漂,它在水里呆不住。”他们甚至于并未意识到判断的论点应该有论据。随着幼儿的发展,他们开始设法找寻论据,·但是最初出现的论据往往是游戏性的或猜测性的。
例如,幼儿说过“又小又轻的东西会浮”,说:“别针会浮”。然后看到别针在水里下沉了,他说:“别针变大了。”幼儿晚期,儿童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据,努力使自己的判断有合理的根据,对判断的论据日益明确,说明思维的自觉性,意识性和逻辑性开始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20259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