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计谋,是爱的智慧
一个人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幸福的。
我时常庆幸命运让我选择了早期教育这项意义深远而又充满挑战的课题。
十几年来,我一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能走进孩子内心深处、能读懂孩子的教育人,虽然在别人的眼里也许还差得很远,但我自已倒认为已经做到了。所以,当广州育儿报刊约我开设一个名为“教子妙法36计”的专栏时,我爽快地答应了。
开始写的时候,凭借多年的积累很顺利,越往后写便越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原因是这个专栏的名字和格式把我框住了,不能随自己的思绪畅所欲言:为了给每种方法命名就让我煞费苦心,我翻遍了成语词典,把所有可以作为教育方法的成语都找出来,然后再逐一斟酌筛选;另外,在每一个事例结束的“知心话语”,也让我颇费心思,虽然百分之九十的话语都是有感而发,但是其过程确是对我多年来教育积累的一种考验。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是最大的工程,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这十几年来跟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童言趣事,我常常会在这回顾中找到灵感和快乐。
在每一种方法中,一般都收录了三个事例,两个是父母跟孩子相处的,一个是幼儿园老师跟孩子之间的事例。其中,怎样安抚新生情绪的例子居多。因为每一年,新生入园的壮观场面实在让我难忘又难安。上幼儿园是每个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那么小的一个人儿,就离开自己的亲人,要独自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即使对于我们成人,这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这个适应过程中,让孩子少一些恐惧、焦虑、和撕心裂肺的眼泪。
我还没有孩子,却写了一本怎样跟孩子相处、怎样教育孩子的书,是否会让人感到是纸上谈兵,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甚至是根本不具备谈论如何教育孩子的资格呢?
《发现母亲》作者、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教授看过书稿后,给予了我很大的肯定与鼓励,并且一再让我打消这方面的顾虑:这么多年有多少人接触过如此多的孩子而又如此爱孩子呢?王教授的话让我增添了不小的力量。
1996年,母亲带着我办起了当地第一家以早期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园所不大,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却引起了当时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2001年,受冯德全教授的委派,我又前往广州担任一家教育集团的幼儿园园长及广东地区“冯德全早教方案”的总督导。
在我做园长的近十年中,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孩子和家庭,这让我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在为各地家长举办的讲座和培训师资的过程中,与数不清的家长和教师们分享教育心得,交流育儿经验,这些看似奔波劳碌的工作也让我受益匪浅。
所有这些经历,又令我有了写作的底气和自信。是啊,术业有专攻,十几年来,我的工作就是研究孩子,虽然没有生养孩子的经历和感受,但这并不阻碍我对孩子的爱和了解。
在一次师资培训会上,一位老师问我:“跟孩子相处还需要运用计谋吗?”我答:“确切地说,不是计谋,而是爱的智慧。”
其实,在每一种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放手、帮助、提醒和约束……
不是吗?“洗耳恭听”,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袖手旁观"是让我们学会放手;“雪中送炭”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自食其果”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苦肉计”是对孩子的一种磨砺……
写这本书的初衷,不是要教您如何跟孩子“斗智斗勇”,而是通过这些实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起您更多的教育智慧。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不是这里的36种所能涵盖的,每个孩子先天条件不同,个性也存在很大差异,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更是千差万别,所以,运用本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不要轻易放弃,相信任何事情都是熟了之后才能生巧,掌握一种教育方法也不例外。
在这里,我要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特别是我的母亲,如果不是她把我带入到早教领域,我的生命也许还不会这样充实和有意义;感谢幼儿园第一线的老师和家长们,是你们给我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感谢跟随我多年的罗红霞老师,你跟孩子相处的教育智慧,给了我许多闪光的的灵感。感谢广州《现代育儿周刊》的金主编,如果不是您在贵刊邀请我写专栏,我的书稿也许还没有那么快完成。感谢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及王东华教授,让这本书得以出版,实现了我出书的愿望。最后,要特别感谢冯德全教授在这么多年里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感谢冯老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的序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23597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