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出身低微,但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不管是满臣还是汉臣,不论革新派还是保守派,满朝文武官员对他皆是极为钦佩与尊敬;在他死后还被朝庭谥为“文正”。曾国藩的一生留下很多值得深省的故事,而在教子方面对今天的家长更有借鉴意义。
观点一:身教先于言教。
他要求长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洒扫庭院,然后回房练字一千,其中第一个字就是“俭”。吃饭的时候,有一次遇到带壳的谷物,儿子便挑出来放在桌上。曾国藩看见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捡起来剥开外壳把里面的米吃掉。身教的影响力自然优于言传,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长篇大论甚至一语不发便让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与此相对应的,又想起《唐语林》中两则吃饼的故事。唐太宗大宴群臣,宇文士割肉之后用面饼去擦手上的肉汁,唐太宗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看着他。宇文士如芒刺在身,便将擦过肉汁的面饼吃了下去。到了唐玄宗这一辈,故事又重新上演,这一次用面饼擦手的是太子李亨,不知李亨心中如何想法,在唐玄宗的龙目注视之下,竟也大口大口将擦过手的面饼吃了下去。
看到这个故事,内心并没有太多的触动。因为太宗也好、玄宗也罢,他们是用皇威龙尊在威慑臣子,让他们不得不吃下擦了汤汁的饼子,但是皇上为什么不想想,臣子和儿子为什么要用饼去擦手呢?是唐朝皇宫宴席上没有人侍候他们洗手,还是太监宫女很没有眼色不知道该给主子们递手巾吗?是他们心底的不在乎、不珍惜,所以便自然而然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只是慑于龙颜威吓,便改了初衷勉强吃了当作“手巾”的饼子,心里不定是多么的不乐意。更何况高高在上的天子,唐玄宗自己奢华无限,用宝马良驹不远万里为贵妃运送荔枝,所费又何止千金,得值多少面饼,解决多少老百姓的温饱呢?
所以,做秀的表面功夫,是不会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的。“宁吃少来苦,不受老来贫。”做人要惜福,这“惜福”二字中的“福”在古代原是指祭神的酒肉,也泛指食物。惜福就要从爱惜粮食开始,宁在有日思无日,别到无时思有时。所以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体味艰辛、了解疾苦、勤俭做人这是品格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24378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