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亲子关系是这样的:
面对孩子 “简直被气死过去了,越看越火大” 这是最多妈妈的呐喊声。
尽管三番五次告诉自己,“亲生的,亲生的,忍耐忍耐,千万别动手”,
终究还是收不住洪荒之力,奈何不了内分泌,“你个熊孩子,这么不听话”。
“啊,啊,啊。。。。” 亲生的使出吃奶力气大哭,一哭妈妈情绪高涨,继续吼骂,
甚至指挥不住双手打了熊孩子,熊孩子越发委屈,哭的越大声,
于是负面情绪恶性循环,一场战争没完没了,随时激发着第二场,第三场.........
作为父母的我们为什么总觉得孩子不听话呢?
我们总说“爸爸妈妈小时候没这么坏,怎么就生你这么个孩子”,
孩子却不服气,无论你是否衣架伺候,
从心底里还是嘴巴里他都会委屈的反抗“你才坏,我才不坏”。
怎么样和孩子相处?
你了解孩子吗?
和孩子相处的第一要素是你得了解孩子!
你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孩子想要什么你都给了啊,可是就是不听话啊。
不能和孩子和睦相处,其实是因为你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
简单的说,你不能了解孩子的“本我”,不愿意了解孩子的“潜意识”。
什么是“本我”呢?完全一头雾水啊。。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一部分,它代表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人格结构部分,是人格的基本机构,是人格中永存的成分,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单的说:“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要求毫无掩盖与约扰和焦虑。
孩子的“本我”追求,便是阻碍及恶化亲子关系的最重要因素。
面对孩子的“本我”,
1,采取“共情”便可以融洽亲子关系,促进亲子沟通,
教育孩子也就在共情相处过程中变得轻松自在。
“共情”是指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并和孩子站在同一思想线上去看待事件!
简单的说:
笑同笑,哭同哭,就和你们闺蜜誓言一个道理来着,我愿意陪你幼稚,我愿意陪你撒泼!
2,采取“排斥”让孩子的本能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恶化亲子关系,
教育孩子也在不良情绪中恶性循环。
孩子的“本我”得到了基本满足,那么升华后的“自我”才会是积极乐观的,
若“本我”得到阻碍,升华后的“自我”便容易被扭曲,并引申恶性事件。
简单举例,
有一个女人,想要得到一块梦寐以求的手表,但是她没钱,
如果她的“本我”追求可以得到合理调整,她会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钱并合法去争取这块手表。
反之,“本我”被变相遏制,她更加容易走向歪路去盗窃或是出卖自己肉体来实现自己的“本我”。
我们从生活小细节来了解孩子的“本我”。
1
水泼了,杯子掉了,碗打碎了
亲子关系中,无不常上演着这样的画面:
水还没端到手里就泼了,杯子掉地上碎了,端着吃饭的碗一不留神打碎了。。。
很多父母面对这一幕:“谁弄掉的?”
孩子大哭:“不是我,是杯子它自己不让我喝自己滚下来的/(ㄒoㄒ)/~~”
“不是我,是碗不知道为什么就掉在地上了/(ㄒoㄒ)/~~”
大多父母听到这更加火大了,
“你这熊孩子你还撒谎了。”
科学分析:
杯子掉了,碗碎了,都在孩子的潜意识之外,
他们本能反应这杯子这碗怎么了,
明明自己掉下来了为什么爸爸妈妈要骂我打我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24745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