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表达心声的机会
学习、生活过度紧张,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心理和生理上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但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当他们体验到来自环境的某些不良刺激时,往往不能及时向家长说出自己的感受,只会表现出各种消极情绪,如哭闹、沉默、不听话、不吃饭、不肯睡觉、不肯洗澡换衣等,与家长闹别扭,可又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的不良感受和原因。
例如,近日一位家长带10岁的儿子来进行心理咨询,这位家长一直在数落孩子的缺点:“他总是不好好学习,成绩又下降了;他连他爸爸都不愿叫,他爸一下班,他就锁上自己小房间的门;他对我也有意见,老说我不关心他,我实在是工作太忙,就是有一次没给他开家长会,是让他爷爷去的。”等等。经与孩子耐心交谈后,才了解到情况不是那么简单,这位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说出了下列情况:在妈妈出差时,因为他一次小测验成绩不好,爸爸用皮带把他打了一顿,皮带上的铁扣把他的小腿刮开一个一寸多长的口子,但爸爸对他的伤口未做任何处理。孩子的伤口一直在流血,他爸爸却着迷地看着电视上转播的球赛。孩子极端的无助和痛苦,他想起慈祥的姥姥特别爱他,就拿出自己攒的零花钱,趁爸爸不注意溜出家门,坐了一个多小时公共汽车去找姥姥,姥姥发现了他的伤口,立即将他送到医院去上药包扎。所以,他认为姥姥对他最好,他每天打电话向姥姥说悄悄话,可他不愿向父母说心里话。
上面的故事,其实在许多家庭中都发生过,可悲的是,许多孩子非常的无奈和苦恼,家长却常常麻木不仁。在成人面前,孩子是弱者,如果做家长的不给孩子表达内心的机会,孩子只有独自忍受各种痛苦;为了逃避家长的打骂、斥责,只有求助于他人。若是孩子没有及时得到帮助和关爱,则有可能发生各种意外或出现极端行为,如离家出走,违法犯罪等。因此,家长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对孩子的情绪变化,也应该有一种“心灵感应”;也可以说,优秀的家长一定能够对孩子的喜怒哀乐了如指掌。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
①每天与孩子聊天10-20分钟,为了避免拘束,可与他共同游戏、或一起进行文体活动,或是在睡前陪伴孩子一会儿,创造一种轻松温馨的气氛,使孩子愿意说出想说的话。
②情感的交流是相互的,家长也应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孩子,使他学会关注别人的内心,学会分享别人的快乐,分担家长的忧愁和烦恼。
③鼓励与肯定孩子对不同情绪的表达,尤其是对不好的情绪,也要表示理解和尊重;还应教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如通过向亲人倾诉,通过向自然环境的宣泄等,达到敞开心扉,缓解紧张焦虑的目的。
④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爱好,以使他的情绪得到转移和升华。引导孩子学会专注地欣赏艺术作品,使孩子学会用音乐、绘画、朗诵、作诗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也是完全可以逐步实现的。
家长们应该了解,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毕竟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有时他们出现一些问题,自己又缺乏调解能力,就可能陷入困境。因此,作为家长,应该锻炼这种对孩子的“心灵感应”的能力,就像妈妈对婴儿的感应一样,婴儿稍一有动静,母亲在深夜熟睡中也会马上醒来,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同样需要家长的敏感和默契;甚至从他们的眼神、表情、情绪、行为的变化中,家长应该能够比较准确地观察和判断,孩子可能遇到了什么问题,并给以精神上的抚慰和支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25154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