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跌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没有小孩不摔跤的,但是,宝宝摔倒后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方式不当,会给宝宝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一下家长该如何去正确的面对孩子的跌倒问题?
宝宝摔倒之后,妈妈的态度很重要,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宝宝。为培养宝宝坚强、独立的性格,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在摔倒之后的反应,给宝宝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有的妈妈,过分担心宝宝的安全,对宝宝呵护备至,宝宝一旦磕了、碰了、摔倒了,就会立即跑上前去扶起宝宝,而且是大惊小怪,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宝宝才好。其实,有些时候宝宝根本就没有摔疼,但大人这种过分的紧张、过分的安慰,使宝宝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从而哭了起来,而且有时候宝宝还会哭得很凶。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妥当,很容易使宝宝形成依赖和胆小的性格。最好的做法是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不要去扶宝宝而是鼓励宝宝让宝宝自己爬起来。
孩子跌倒后父母应当怎么做?
父母的安慰与鼓励不可少
孩子摔倒了,首要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养成她自己克服困难的习惯。父母应及时看看孩子有没有受伤,然后才是给予孩子鼓励和拥抱。父母的怀抱是孩子永远的港湾,这里充满着爱和温暖,能使心灵很快获得抚慰。如果孩子哭了,就让他趴在我们的怀里哭,轻拍或抚摩他;适当的哭泣,可以释放心中的压力和不快。
失败面前,总结经验是不可少的。没有经验的总结,孩子还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如果孩子成功了,就给予正面的鼓励,不要吝惜你的赞美。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学会找成功地保护自己的方法。这样能够造就孩子“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精神。
宝宝摔倒时
走路对大人来讲,是通向目的地的一种手段,而对宝宝来讲,是学走路、促进腿部肌肉生长发育、增长智能的一种方式。大人跌倒了,会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伤着,不小心摔倒了,爬起来就好了。
宝宝跌倒了呢?他会哭、会趴在地上、会害怕、会观察大人是否关注他,面对这种情况,妈妈该怎么做呢?
1.摔了一小跤
首先妈妈要认清摔跤对宝宝来讲并不是一件大事,如果妈妈不扶,宝宝自己也能起来。这个过程对宝宝来讲是一次很重要的人生体验,宝宝会意识到,走路并不是迈开双腿就能平稳地进行下去的事情,而是跟周围的环境有关。
有了这类经验后,宝宝走路的时候就会多察看周围环境、多察看路面是否平整,从而调整前进路线、前行姿势、前行方向。如果宝宝有了在泥泞、不平路面摔倒的经历后,会明白自己应付不了这么复杂的情况,就会张开双臂让妈妈抱抱。
学步的宝宝,他的走路是带有一定的探索性质的,他要通过走路学会走路,这要靠他自己去摸索、尝试。这种反复尝试直至成功的经验让宝宝认识到自己具备掌握身体、把握环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宝宝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
如果妈妈总是牵着宝宝的手,或者宝宝一摔倒妈妈就赶紧跑过去抱起来,宝宝虽然少受了皮肉之苦,但是体会不到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问题的快乐,会觉得自己很差劲,以后就养成了无论什么事情都仰仗大人、信服大人、藐视自己的习惯,独立性、自信心都会很差。
所以,当宝宝摔倒时,没有什么大碍,宝宝也没有撕心裂肺地大哭,妈妈还是不要扶为好,毕竟是宝宝自己摔倒的。
如果宝宝恰逢生病或处于遇到挫折的心理娇弱状态,妈妈激励他爬起来,他不愿意,妈妈可以温柔地询问一下:“宝宝,要妈妈帮忙吗?”当宝宝同意后,妈妈可以把宝宝抱起来,亲一亲,让宝宝在怀里撒个娇,就会连同宝宝刚受到的委屈都一起抚平了。
老一辈人习惯于把责任归罪于地面,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在教宝宝将责任推卸给别人,这样的宝宝,长大后承担责任的能力可能就会欠缺。所以,妈妈还是对宝宝说:“看着地面,慢点走,别急,长大了再走快!”这样的叮嘱对孩子来讲是最实用了。
有的时候,宝宝摔倒后并没有哭泣,而是看到妈妈心疼、惊慌的表情后才开始哭泣的。妈妈还是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平静地面对宝宝的摔倒,轻轻地说:“起来,宝宝,妈妈等你!”或“宝宝可勇敢了,自己就起来了!”
2.摔了一大跤
学走路的宝宝,如果确实磕着碰着了,妈妈一定要尽快把宝宝抱起来,帮助宝宝揉揉磕着的地方。有伤口的话,尽快为孩子消毒、包扎。这样,摔跤这件事才不会留给宝宝可怕的印象。
如果这时家长态度冷漠、严肃,坚持让宝宝自己站起来,宝宝被疼痛和流血惊吓,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不要觉得宝宝哭了,就是懦弱的表现。当宝宝哭泣的时候,妈妈可以一边安慰宝宝,一边帮助宝宝擦去泪水。哭过之后,宝宝的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就释放了出来。
宝宝摔倒后
宝宝摔倒后,不管妈妈有没有扶,宝宝起来后,妈妈都要做一下善后工作。
1.查看伤情
一看:看孩子倒地时的姿势与状态,脸色是否异常,手脚是否能动,身上有无外伤或起青包、出血、血肿等。
二问:询问孩子什么地方疼,胸部、肚子、头部有无不适的感觉。
三查:检查全身各个关节是否有问题。先让孩子做几次蹲下、起立的动作,接着让孩子伸展胳膊、活动手腕、左右转头,再让孩子反复做几次弯腰挺身动作,最后让孩子张口,看牙齿有无松动或脱落、口腔有无破损。即使上述检查完全没有问题,还要继续观察1—2天。主要观察孩子的大小便有无变化,如大便变黑、小便呈血色或黑色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院,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2.支持宝宝行走
行走的过程,既是宝宝对自身能力的探索过程,也是宝宝对环境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整个身体的协调性、肌肉的力量、掌握身体平衡的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获得了充分发育,对身体、环境的认知也大大提高。
探索行为得到父母及时和正面的响应越多,宝宝越会对自己形成良好的评价,宝宝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越积极,他越会是一个平静而快乐的宝宝。相反,探索行为得到父母负面响应越多,宝宝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越趋向负面,并会对此感到不解和困惑,继而引发宝宝难以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当宝宝表现出强烈的对身边事物的探索欲望的时候,他们会到处摸、到处走、到处爬、到处翻,在家里,凡是他们能够到达的地方,都要鼓捣一番。妈妈不要因为怕摔、怕磕、怕弄脏衣服、怕弄坏东西而制止宝宝,要知道,不管哪类活动,都是对宝宝身体部位的一个很好的锻炼。
家长处理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一、“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当宝宝摔倒后,家长心里面是很心疼的,但是表述方法却让宝宝感受不到你的爱,而是对他的责怪。以后宝宝受到伤害时,也不敢向你寻求安慰与保护,而是担心你的责怪,这会让宝宝很没有安全感,让宝宝做事放不开手脚,而影响未来的发展。
二、“摔一跤就哭,像个娘们”。这种对宝宝负面的评价会让宝宝很受伤。而且这种负面的评价可能会对宝宝产生一种催眠的作用,让宝宝认定自己不行,当碰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认可自己“像个娘们”,就不敢去挑战,容易碰到困难就绕着走,难以取得学习与事业上的进展。
三、“宝宝不哭、不哭,都怪这该死的地”一边非常心疼的抱着宝宝,一边非常痛恨的跺着地,这一招式爷爷奶奶们用得多一点,但也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也在用,这样做会让宝宝觉得“如果有错,肯定不是我”,这会让宝宝学会推卸责任,难以让宝宝从挫折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孩子跌倒了,自己能站起来最好,但很多孩子不知道要站起来,只知道哭泣。所以,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动力,让他知道要自己站起来,自己是最棒的。很多家长也认为:孩子摔倒了不要扶,让他自己站起来!可是我们只看到西方家长不扶孩子,却没看到人家是怎样鼓励安慰孩子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26417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