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EQ)对整个人生的幸福与否、成败得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分为自信心、爱心、责任感、意志力、独立性、人际交往、乐观、诚实、竞争力这九个关键特质。这些特质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形塑,并将是其从事一切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在家庭教育中,情商的培养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很多父母的困扰都来自于此。
妈妈的困扰:宝贝开始为自己“谋福利”
昨天我们和朋友一家吃饭,5岁的宝宝把转盘转来转去,经常会把虾子转到自己面前,让我感到一种“强盗逻辑”在宝宝心里滋长起来———小时候顺从的“小不点”不知从何时开始为自己“谋福利”了。现在,让宝宝学会等待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将成为我必须做的功课了。我知道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大部分让给别人是件比较难受的事,特别是在亲戚朋友面前。但出于礼节,我希望他能更大方些。我要好好想想办法了……
情商训练师解惑:先得到满足,后学会分享
首先,其实所有的孩子都会经过这种“自私”的阶段,这不仅正常,而且也表明儿童社会化在发展。“我的”、“我要”、“我喜欢”,标志着孩子独立自我的成长。如果儿童对自我所属得不到满足,就不可能发展出“分享”。父母不要把这种行为(在2~6岁)看成是一种“毛病”,而应看成是一种成长。应对的要领是———满足+界限。具体就“吃虾”一事来谈,虾美味又营养,我们是鼓励孩子吃的,所以在家里可以经常做这道菜,分量足够,以满足孩子的需要。这让宝宝觉得:我是得到满足的,我对虾的需要是得到保护的,是安全的。这是一个基础,只有这个基础得到满足了,餐桌礼仪和轮流等待才可能奏效。接下来,就要传递孩子“界限”的概念,就是你可以得到满足,是在家里;但是在外面,要遵守餐桌礼仪,这是界限。
其次,对于要不要劝孩子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让给别人。我们认为绝对不可以强求,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有处置的权利,尊重物权,其实是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强调孩子对自己的物品感到安全,才可以发展出分享。如果一个孩子总觉得自己的领地会受到侵犯,他怎么可能有宽容平和的心态?出于礼仪,父母可以让他从自己的物品里选择一两件来分享(特别喜爱的要收起来),但这个是他自己的选择。父母观察一切孩子分享或者愿意等待的好行为,并对这些行为表示赞赏。这样,孩子会觉得这些好行为是自愿、自发的。这就从“假自私”顺利过渡到了好的人际表现。
总而言之,这个阶段的过渡,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强迫孩子,无论是以强权(批评打骂)还是情感冷落(不高兴、不理睬),都会阻碍其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发展,幼年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将来就可能发展出真正的自私和人际交往上的障碍。
[1]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28438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