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陪孩子长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育儿知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一个心理学治疗的故事,要觉察心理医生会无意识地选择成功的个案,而忽视那些可能更多的不那么有效的个案,让我们以为对类似的问题这样处理就很好。我们的视觉可能因此受到局限,看不到类似问题中更丰富的信息,看不到个案与个案间显著的差别。如果我们盲目地去模仿,结果很可能会画虎类犬,使问题更糟。

  读书最容易引发的一种心理情景是催眠,尤其读我们所欣赏的人的书,我们会无条件地接纳,失去通常的判别力。当某些信息激发我们内心的异议时,意识会帮助我们将这些信息合理化,感觉一定是自己错了。所以,就一个个案引出话题时,要时刻敏感地觉察到,每个个案发生的情景是不一样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也是不一样的,更不必说还有好多心理医生自身的风格特点。所以,心理学家在某个个案中使用的方法,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推而广之。

  本书也是按照个案方式写成,为了不误导读者,我尽可能采用解释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选择怎么来应对相似的情景,而不把所谓的治疗方式直白地写出来。同时,我们有些个案后面加上了一些观点,来补偿解释的不足。

  心理学有许多流派,每种流派都有每种流派的观点,也会有各自的局限与问题。不能说心理学都是对的,健康的心理学知识在百分之九十的人群里是非常有用的,知道这些知识,人们可以消除或减轻心理困扰带来的痛苦。也许还有百分之十的人,普通的健康心理学对他们不能奏效,需要专门的心理专家与心理技术介入,这些变通的治疗理论是针对某类情景的,看起来不那么符合普遍的“真理”。

  大多数心理学理论看起来很美,实际用处并不大,尤其是对喜欢非主流文化或非主流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有些理论简直是有害的。如果你去深入地了解心理学,立即会发现有许多心理学派的理论是有差异的,有些观点甚至恰巧相反。但这些纷繁的理论及其派生的技术,仿佛同样对来访者起着正面的促进效果,不管你走进哪个理论引导下的心理诊所,医生最终都会让你获益与更新。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很简单:心理咨询和治疗有它独到的共同原则,包括职业的治疗关系,对当事人的无条件接纳,治疗师的关怀与人格魅力,平等而有意义的交谈与共情方式等,只要遵循这些原则,来访者就可以产生对自己、对世界的新感觉。这仿佛是种隐秘的和谐。其实,心理理论只是改变了心理医生的内心逻辑,让他有了一个方向,对当事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希望读者在读这本书时,能够更多地去关注医生的内心逻辑,学习医生看待问题与观察问题的方法,而不要太关注伴随的理论与技巧。

  心理医生有一个理念上的困境,即当我们在宣传一个观念时,就制造了这个观念的新问题。假设我们认为这样是健康的,我们就把很多和我们观点不一样的东西暗示为不那么好或者不那么健康。这就可能让一个看起来正确的观念隐含着对某些人、某些文化的伤害,这是我们需要警觉的。社会是多元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是多元的,亲子关系中也有多种可能性。所以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警惕用一个理论或技术取代了我的中立,从而可能破坏了多样性和文化并存主义的原则。在本书中,我会涉及多种可能性,来减轻我无意中强化的东西对读者的影响。

  古代流传一句话,一些医生虽然不是好医生,却是让人感觉安全的医生,因为他们不会把病治坏。其实,不把病治坏的医生就应该算是好医生了,因为大多数疾病本身可以自然康复。多数心理疾患是人的精神、意志、心理、情绪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是个体无意识选择的结果。

  不少健康的心理理论和不高明的心理医生是好心办坏事,帮倒忙!把本身是随着环境与现实的变化而自然改变的心境固化下来,用一致性取代多样性,用普遍性替代个别性。其实,人们的心理冲突绝大多数来源于双重或多重文化与价值观念间的冲突,包括在文化传承与更新间的冲突,当然,也有些是社会群体与个体在行为与情绪上的自发差异性所引起的。这样的冲突是心理社会化或心理个别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有意义的。心理医生首先应该对这些心理现象(症状)保持高度的敬畏,因为我们真的不知道高度发达的人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精神痛苦,这种痛苦是不是人类科学、文明发展的必然伴随品?这些痛苦是否也在在一种自然选择,即有心理痛苦的人能更好地生存?

  在不了解实际情况时,心理医生不要盲目加以干预或改变,我们首先要解读出症状的意义。我对家庭做心理治疗时,基本准则是只做些微扰动和促进,扮演一个“捣乱”的人,等待家庭自发的变化,让家庭在变化中释放焦虑、寻找和谐。我的基本技术是将问题淡化,让人们感觉问题不是全部,也并没有真正地妨碍家庭的情感交流和家庭的正常生活。在问题伴随下,家庭仍可以保持高度和谐的关系。我会努力寻找问题下面的平衡点,为问题增加新意义,并通过改变问题的意义,来让家庭觉得问题的存在其实只是问题观念的存在,家庭自己会面对新的选择。

  每个心理学派都是不一样的。我比较注重关系疗法,比较尊重人的权利及个人在生长之中的自由。我从不把“心理健康”作为一个标本来宣传,少去说孩子怎么样就是对,怎么样就是错,我认为这种强化本身的危险系数很大。

  事实上,具体到个人,很难找到一个真正健康的标准,如果硬套某些标准,会发现没有人真正属于健康的范围。同样,很难说有一个家庭是完全健康和谐的,这种家庭只存在于概念中或治疗师的浪漫幻想中。每个家庭既存在欢乐、幸福,又存在愤怒、争吵,存在情感背离,存在分裂,存在不平衡……我个人感觉心理健康只是一种美丽的梦想,如果真有心理健康的人,这样的人可能既平庸又无趣。人需要很多冲突的观念、变化的情绪、复杂的行为,需要索取也需要奉献,需要犯错也需要成功。因为人是活的,生命是流动与变化着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28953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