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被抓伤后
“你的脸怎么又有一道,是谁给你抓的?”“这是某某小朋友给我抓的,我给老师说了,老师批评他了,他还给我说对不起,以后不抓了。”“这管什么用,明天去抓他。”这是一段母子的对话。听了这段对话有何感想?
孩子被抓伤了,做家长的肯定比自己受了伤还难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说法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明天你还过来,后天他还过去,那这班还有平静的时候吗?老师还怎么工作?孩子还能上幼儿园吗?孩子被抓伤了,应先问明原因,指出孩子究竟哪做得不好。如果是因为争抢玩具,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会谦让、分享、合作等,同时家长也要告诉孩子一些保护方法,比如:当别人来抓你的脸时,你可以用胳膊挡住;当别人抢你的玩具时,你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主持公道。再就是应该认真和老师沟通一下,取得老师的配合,和老师一起教给孩子一些和同伴相处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因为一个人离不开集体、离不开社会
孩子正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他们总以为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争抢玩具是常事。孩子语言发展滞后,不能用语言正确处理和小朋友的问题,也易发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现象。有时还有的小朋友,打人根本就不是因为要攻击对方,而是向对方表示友好,只是他的行为看上去像打架,而且不懂得轻重,弄疼了小朋友,那两个人就打起来了。
其实,在争执过程中,他们也在经历、在尝试、在体验,孩子会通过这些逐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
我想给家长朋友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我看过而且一直感动至今的故事。
在澳大利亚一座小岛上的网球馆里,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小孩儿,小孩儿已经哭得筋疲力尽。问明原因后才知道,那天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俱乐部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个孩子。等她发现人数不够马上赶回来的时候,小孩儿因为受到惊吓,哭得非常伤心。一会儿,孩子的妈妈来了,看到的是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孩子……故事讲到这儿,我想问一下家长:“要是你们碰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办?”也许你们会说“痛骂那个工作人员一顿,她做得太过分了;直接向主管提出抗议,要求制裁那名工作人员;什么也不说,直接将孩子带走,再也不参加这个“儿童俱乐部了”。那么故事中的妈妈是如何处理的呢,她蹲下来告诉孩子:“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要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只见那个4岁的小孩儿踮起脚尖,亲了亲那个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因为妈妈知道,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在家,一个孩子几个家长为着团团转,在幼儿园,一个老师是几个孩子,也许我们有时会疏忽,可对待孩子的心情是和家长一样的,老师爱每一个孩子,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迁着我们的心,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我们莫大的欣慰。
其实,冲突、挫折、甚至摔打与磨炼都能成为儿童成长最有价值的东西,好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炼成”的;教师作为一个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角色,需要家长的支持与理解,这些支持与理解往往能够诱发教师积极的教育行为,而后固化为持久而稳定的观念;即使在已经出现了问题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态度解决问题,不仅仅反映了家长的价值观与行为水平,更多地会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31367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