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人际交往,具有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所必备的。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年纪的孩子,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等。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场景:
琪琪常一个人默默地站在角落里,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孩子开心地玩游戏,既羡慕又期待,希望哪个热心的孩子能够主动邀请她参加游戏。
贝贝在家能说会道,与邻居的小朋友也能一起玩耍,但一旦出到外面,却显得拘谨胆小,不敢叫人,老躲在妈妈的身后。
表现:
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这类孩子平时只喜欢与熟悉的人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则显得胆小和犹豫,而且往往对他人的脸色和言语非常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伤。
亲子建议:
1、家长应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当孩子长到4岁左右,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就应给他一个简单的时间表,让他明白,家庭成员有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戏的时候,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扰。孩子“心理断乳”的及早进行,不仅有助于他们产生与同伴交往的动机,而且是促进其独立性发展的“关键策略”。
2、帮助孩子结交玩伴,鼓励他们交往,并给予他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力。父母可以经常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们一起游戏、听故事、唱歌、跳舞、画画、逐步培养孩子与同伴交往的习惯。
场景:
跑跑和小朋友在家里玩,为了争夺一个玩具,两个人争吵起来,跑跑生气的大声喊道:“以后再也不准你到我家来玩了。”要将小朋友推出家门。
表现:
孩子最初的交往会出现一些不友好的态度,比如说,“不要你到我家里来”,或双手将小朋友推出去,或者抢夺别人手中的玩具,或一大堆玩具自己一个人霸占,不愿分给别人。这些不良态度,有的是受成人影响的结果。如成人间不礼貌的训斥、吵架就会传染孩子。
亲子建议:
1、这个年龄的孩子在一起难免会有小小的冲突,只要没有大的危险,让孩子自己学习处理冲突,自己经历获取和给予。
2、当幼儿由于自己的行为而不受欢迎时,家长再及时介入。在孩子感到最难受的时候帮助他找出原因及对策。幼儿的“乐群性”使他们这时很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
3、轮流、分享、协商等都是交往中的“游戏规则”,是重要的社交技能,要让幼儿逐渐习得这些技能从而逐渐成为受欢迎的人。
4、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做个好榜样,从正面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谦让、容忍、礼貌等行为,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场景:
“你在幼儿园说话要大声些。”妈妈对点点说。“是大声的嘛。”孩子有些不满意地嘟呐。“撒谎,老师都告诉我了。”“……”
小京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欺负了,她不敢反抗,只有回到家里向妈妈诉说,妈妈鼓励她勇敢些,可她还是不敢。
分析:
“我想大声讲话,可怎么也说不出来。也想玩个痛快,可就是不行。”这就是孩子的心情。问题在于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幼儿园。一回到家,他说话的声音大了,身体也运转自如了。为什么在幼儿园和在家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这是因为有的孩子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心理压力太敏感,有一种压抑感。表现出来就显得胆子小,放不开手脚,面对进攻性比较强的孩子,心里很惧怕,被欺负也不敢反抗。
亲子建议:
1、鼓励孩子对欺负人的小朋友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等等。孩子最初的欺负行为都是尝试性的,当这种行为遭到反抗时,他一定会收敛一些。
2、其次,教孩子几个“绝活”也是提高孩子社交地位的策略。孩子往往崇拜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因此,在业余时间教孩子一些技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33650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