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早期教育或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为的就是把握好这一教育的“关键期”,我们还应借鉴来自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一、国外早期教育
(一)美国
在美国,早期教育是从尊重孩子做起的。美国的早期教育观认为,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幼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而且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而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美国的父母非常注意让孩子幼儿阶段与其他孩子多接触,并亲自陪伴孩子做游戏,也特别注重读书给孩子听。美国人的教育理念是:应该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培养他们对广泛阅读书籍的兴趣。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是:父母会在孩子小的时候立下许多规矩,让孩子遵守并严加管教,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则越管越松,到孩子成年就不再管。另外,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从小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打碎了邻家的玻璃,美国父母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代子登门道歉,而是让孩子自己去认错,乃至让稍大一些的孩子去打工赚钱来赔偿。
(二)日本
在日本,生存意志的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日本的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是: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句话很直观,表达了日本人对“自立”的认识。中国人讲让孩子学会自立往往比较空泛,自立的程度范围也难以确定,而“不给别人添麻烦”则从他人的角度限定了个人自立的最低起点。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许多日本父母要求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到外面打工挣钱。
(三)英国
英国人总是先对孩子生存教育。这是因为,英国人认为生存本领是最基本的能力。英国媒体很少报道具有某些方面天才的神童,人们更关注孩子应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不像中国父母总是忙着监督孩子学钢琴或画画,英国父母则注重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总是早早教会孩子如何包扎伤口,如何拨打紧急求救电话。英国父母认为,首先应教会孩子怎样生存,如何应对危难的摆脱困境,包括在危险情境中如何逃生,然后才谈得上去学别的本领。
二、早期教育的差异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
中外教育观念的一大差别是:要求孩子做父母喜欢的事情,还是让孩子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国的家庭是倾向于前者,父母喜欢为孩子设计未来,让孩子为了这个设想的实现而努力。西方的家庭则注重后者,父母在随意的养育中任孩子自由发展,视孩子的自身快乐与天然兴趣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二)教育内容的差异
早期教育在发达国家内容丰富,不仅包括语言、运动、认知、感知,而且包括性格、品德、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等。相对而言,我国的早期教育过于注重认知训练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在认知训练中又只注意知识的接收和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平衡发展。
(三)教育方式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多采用“引导+ 发现”的模式。教师以增加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信心为重,鼓励幼儿自己去体验、领悟、发现和探索。在我国,幼儿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是“示范+ 模仿”,因为重在模仿,所以,幼儿的行为举止都明显地呈现出模式化、标准化、成人化特征。
(四)教育评价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观强调,儿童的成长主要来源于亲身实践,应该鼓励儿童在尽可能多的早期实践中感知世界、接受知识,并从自身内部而不是外部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而中国人更喜欢用一个共性的社会价值标准来衡量成败,因而中国的孩子都在做别人要他们做的事,而不是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正是由于人们都在用 “一元化”的成功标准,所以就促使所有的人都争着往一个方向走,共同比着做同一件事。
三、借鉴和启示
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理念是,想像力、探索欲、生存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科学的习惯、多元化的选择能力、广泛的兴趣及丰富的体验,比具体知识和技能更重要。追求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并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当前世界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早期教育是幼儿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许多国家提出早期教育应为幼儿未来的人格形成打下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人格才能得到均衡发展。幼儿的个性是在社会团体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得到发展的。
在评价幼儿早期教育的标准上,发达国家大都不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作为惟一的评判标准,而是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鼓励幼儿保持自身的天性,注重于促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保护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笔者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发达国家的这些早期教育思想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526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