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让不听话孩子冷静的方法:隔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当宝宝还在襁褓之中时,爸爸妈妈给予宝宝的,更多是生活上的照料。当宝宝自理能力增强,会说、会走,有了自己的主意时,慢慢问题就出现了。“怎么抢哥哥的玩具?”“不是告诉你,不能咬人吗?”“玩具扔一地,不能好好地玩吗?”类似的责备和唠叨是不是常常从你嘴边溜出?

对于一些性格倔强,脾气大,达不到目的就生气发怒的宝宝,爸爸妈妈们常常感到难堪。想帮助孩子改善他的行为,但又束手无策。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认识到那是不当的错误行为方式吗?

记得曾经在一所国际学校看见这么一幕: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认真地听着课,做着对话练习。这时有一个小男孩注意力不集中,眼睛左顾右盼,并且时不时动手碰旁边的孩子,使这个孩子也无法认真地听课,两个人眼看要闹起来。老师看见了,走到肇事的男孩身旁,注视着他,用平静而又严肃的口吻说:“请你起立,到教室后面的空位去坐5分钟。”5分钟后,这个男孩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不再打扰他人,而且自己也把心思放到课堂内容上了。

短短5分钟环境的更换,孩子的行为立即就有了改善。在课后与这位老师交流,了解到他实际上是运用了“暂时隔离法”。这种方法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发明,对处理2-12岁孩子的不良行为颇为有效。但要正确使用,需要了解其具体的操作步骤。

“暂时隔离法”步骤

步骤一: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父母首先要与孩子保持目光的接触,表情严肃但不必严厉。

步骤二:用10个字以内的句子简单地告诉孩子他必须被暂时隔离的原因,并即刻付诸实施。

步骤三:把孩子送到隔离地点——卫生间、储藏室等安全但无聊的地方。

步骤四:按照一岁一分钟的原则把握时间,隔离结束后再要求孩子说出他被隔离的原因就行了,不必要求他认错,表现出家长对孩子“面子”的尊重。

对许多孩子来说,当他表现出不良行为时,采用暂时隔离法,被父母“晾”在一边不加理睬,能很快让孩子冷静下来。这种方法对处理孩子一些冲动性的、难以控制的行为比较安全、有效,不会对孩子产生感情上的伤害。当孩子明白自己被孤零零地扔在一处完全是咎由自取,他会记住这是为了什么!

隔离法改造“小霸王”

3岁的豆豆是个顽皮淘气的男孩,是家里的“小霸王”。当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总是大发脾气,尖叫骂人,摔东西,踢门,甚至咬人。爸爸妈妈为此没少训斥他,可他依然我行我素,爸爸妈妈感到生气而无可奈何。

一天,爸爸妈妈带他到刚从美国回来的姑姑家去做客,豆豆与表姐媛媛玩得很高兴。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妈妈提醒说:“豆豆,快收拾好玩具,咱们该回家了。”豆豆不理睬妈妈的话,仍然玩着手里的玩具。妈妈又说了一句:“豆豆,天不早了,该回家睡觉了。”豆豆不耐烦地说:“讨厌.我还想玩一会儿。”拖延了10分钟,豆豆还是不愿走。最后,爸爸强行夺下他手中的玩具,把他拖到门口。豆豆大哭大闹起来,躺在地上打滚。爸爸妈妈感到十分难堪。表姐媛媛见此情景,拿过来一个小闹钟,说:“豆豆,你乱发脾气,应该暂时隔离。”姑姑看到这个情况,向豆豆父母解释说:“在美国,父母对待不听话的孩子使用‘暂时隔离法’的策略。这对于终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很有效,我采取这种方法对媛媛进行管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爸爸妈妈决定用这种方法来帮助豆豆改掉坏习惯。他们首先把豆豆的“乱发脾气”确定为“目标行为”,并向豆豆作了解释。每当他尖叫哭闹、打滚时,爸爸妈妈都平静地命令他立即到卫生间去暂时隔离,并把闹钟设定为3分钟,直到闹钟响了才让他出来。在他们使用暂时隔离法的第三天,豆豆已被隔离了6次。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中,随着反复应用暂时隔离法,豆豆明显减少了发脾气的次数,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采用正确的方式与人交往,大家都说豆豆变得懂事可爱了。

“隔离法”的使用范围

暂时隔离法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不良行为。像不愿做作业、忘记做家务、胆小、害羞、依赖、孤僻等行为,就不宜用暂时隔离法来处理。因为暂时隔离是阻止不良行为,而不是发动良好行为。你可以用它来制止孩子的冲动性、攻击性、破坏性行为,但不能用它来鼓动孩子做他不乐意做的事情。具体归纳一下,可以使用暂时隔离法的有以下一些行为——

1.对父母或其他大人无礼、顶嘴;

2.生气地大嚷大叫;

3.抢别人的玩具或故意损坏玩具;

4.踢人、咬人或威胁要咬人;

5.揪头发或掐别人的脖子;

6.拧人或抓人;

7.用东西打人;

8.向别人扔沙土、石头或树枝;

9.饭桌上乱扔食物;

10.有意损坏家具或房屋;

11.警告之后仍不服从命令,不能立刻终止错误行为。(摇篮网供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940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