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是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这样的比例可能让很多人无法接受:现在的孩子和上一代相比,就学习、生活环境而言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怎么可能会抑郁呢?问题的关键是,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和评价体系来衡量现在孩子的“幸福指数”,并且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快乐地成长。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综合素质”,为了孩子们以后的成功和幸福,许多家长搭上时间和金钱,在孩子们的时间表上排满了钢琴、英语、美术等各种各样的“功课”。
这样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现在的孩子应该感觉幸福和快乐——这是成年人的视角。而用这种视角来观察和衡量下一代的“幸福指数”时,我们的评价坐标可能已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否则,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会抑郁?反过来讲,在我们尽最大努力为孩子们的现在和将来创造“幸福生活”时,许多孩子其实并不快乐。
孩子们不快乐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家长“好心”带来的精神重压。在当今社会教育功利化导向下,我们太渴望孩子能够成功了,总根据自己的设计安排孩子们的时间,限制孩子玩耍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事实上,孩子们以后的成功不仅需要学习好、钢琴弹得好等“本领”,更需要在游戏和玩耍中,学习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可惜的是,许多家长舍本逐末,压制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重压是当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两大特征。许多孩子在不快乐中被动地接受着我们给予和圈定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完成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在这样的“幸福生活”里,孩子们快乐、友善、创新的天性是否会出现整体性缺失?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和行动,为今天的儿童创造一个真正幸福而又快乐的童年,为未来的中国培养出心智更加强健的建设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1941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