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态,适宜的方法
“非典”期间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幼儿园放了假,孩子在家的时间长了,与家长接触的时间也多了,我留心地观察,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态却是不同的。有位家长牢骚满腹地问我幼儿园什么时候才能开学?接着向我说起自己的烦心事。她的女儿在一个钢琴班学琴,还在绘画班学画,可是“成绩”在班上都不算好。家长看到别的孩子琴弹的那么流利,画什么像什么,真是心急如焚。她说,平时由于自己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现在有时间管她了,每天给她订了要完成的作业的内容和练习的时间。可她又教什么不肯学什么,让她干什么,偏不干什么。每天为了让她练琴、画画都要花费许多周折,许好多愿、说好多好话,甚至连打带骂,连哄带骗,才凑合练三、四个小时。可画画、练琴也没多大长进,这孩子是不是太笨了,我该怎么办呀?……家长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能否归结到“孩子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笔者曾在公园里看到另一个情景。一对正在打羽毛球的父子引起了我的关注。他们各自手持球拍一来一往,全神贯注地打球。尤其是那个小男孩,真像久经球场的运动员,他稳、准地接着父亲发过来的球,边接球边数着九、十……。看着看着我竟自言自语脱口而出“小朋友打的真棒。”
我趁他们休息时和小孩子爸聊了起来。“您孩子多大了?”“五岁”。“您教小孩打球有多久了?”“不到一个月。”我接着问“您怎么想起教孩子打羽毛球的?”孩子的爸说:“预防非典增强体质最重要,打羽毛球很适合家庭,孩子也喜欢,我就教他了。”我说:“孩子学的还挺快。”他说:“我想,孩子打的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我和他打球时,不急、不躁。不给他发高球、急球、硬球。我还注意根据他的身高来发球,让他接的着。这样孩子可以体验打球的乐趣。有时我还让他看我和他妈打球。让他通过观察别人打球和自己的动作来体验如何握拍、用劲、发球。这样,我发现孩子打球的兴趣愈来愈高。常常是一起床,就拉着我和他打球”。这时,小男孩走了过来。拉着爸爸的手说:“咱们该打球了吧。”家长站起来对我说:“您看,来摧我了。”我对孩子说:“小朋友,对不起,我和你爸爸聊天耽误您打球了。”
看着这对父子再次投入打球的人群中,我反复思考着那位家长刚才说过的话,“我们开始打羽毛球时,孩子的情绪也曾不够稳定,因为他老接不住球,他就不愿意打了。可是看着邻居都在小区里打球,尤其是哥哥、姐姐都会打,他又不甘心就磨蹭着我和他打球。”我想这是一位很称职的家长。他既满足了孩子好动、好胜的心理需求,又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在和孩子打球的过程中,他关注的不仅仅是打球的结果,更关注打球的过程。当孩子不会接、发球时,他没有采取批评、指责的方法,而是自己首先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先理解孩子想接住球的急切愿望,而拍子又总不听手使唤的尴尬心情,于是家长适应孩子的心理特点,调整了自己的球路,尽量为孩子创造接球的条件。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这位家长正是注意在接球、发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打球的自信心,让孩子通过体验接球的快乐来树立“我能行”、“我会打”的信心。
我想:每位家长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来源于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当家长能注意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时,他就会更加理解孩子的情绪、态度和行为。更加理解孩子的爱好、兴趣和困难。正是这样良好的教育心态和适宜的方法,才能处理好家长在家教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家长不同的教育心态可以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愿每位家长都能调正好自己的心态,采取适宜的方法,在孩子的发展中为孩子加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2221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