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一放假,不少家长就开始发动亲朋好友,为孩子遍寻名师家教,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家教中介公司也打着名师、速成、高效等各种诱人的旗号招揽生意。固然,聘请家庭教师、送孩子到培训班是现在比较常见的辅助教育手段,短时间内也确实可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成绩。但是,“家教”并不是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个别错误的教育理念、急于求成的心态只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对“家教”乃至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家长给孩子请家教、送培训班,初衷就是为孩子的成才助一臂之力。但是部分家长缺乏对孩子“因材施教”的理性分析,把“家教”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上,一方面忽略了对孩子是否养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的关注;另一方面,过于功利的辅导方式也缺乏对孩子内心意愿的理解与尊重。
笔者建议,对假期“家教”热潮,家长须持理智、谨慎的态度。不宜在对孩子学习意愿、兴趣爱好了解不足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现在的孩子普遍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而很多家长从小学就开始请家教、找课外班,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入幼儿园就开始择校。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过于功利的心态让孩子从小就不能享受到自由成长的乐趣而是知道了学习的辛苦。
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技巧、思维习惯的培养和形成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学无捷径,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及成绩,最根本的是应吃好“正餐”,即学校常规教学,然后根据个人需要适度地补充“营养”。但“营养素”的摄入还是需要对症下药的,过剩的营养同样不利于身心健康。依据孩子的个性特征,适度地、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补充营养,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譬如,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良好的天赋、对某些才能有较强烈的兴趣而自己无力指导;或者孩子因生病或其他原因而落下课程、有明显薄弱的科目等情况下,在同孩子商量后可以考虑聘请家庭教师或送入辅导班。请家教的目的是教孩子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给他一条暂时的“拐杖”,是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服务。须知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要防止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出现不爱动脑筋、有困难就请家教老师去解决等问题。
挖掘孩子的潜能,同样需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孩子本人不接纳、不欢迎的“家教”,注定成为“填鸭”式的教育,只会无果而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父母,除了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意愿,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还要多正面表扬激励,让孩子乐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家教”在孩子心中沉重压力的象征,为孩子的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38761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