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周末或假期,父母们带着孩子去医院做智测已渐成一种时尚。若孩子测得智商高,便欢欢喜喜离去;若测得智商较低,便失望而归。智测有用吗?测出来的智力靠谱吗?对孩子的发展有好处吗?
看到一则报道,说安徽芜湖市某小学一位13岁的少年,在升中学前接受了区教委主持的智力测验,结果被判定为弱智而被学校拒之门外。于是,学生家长愤然将该小学和主持这次测验的教委推上了被告席,最终家长不仅赢了官司,孩子也上了中学。不过,孩子家长表示,此案虽已结束,但如果这份弱智结论书今后对孩子入学、就业等继续造成麻烦,他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这类问题近来频繁出现,是应该引起人们对智力测验这一问题的深思和正确认识的时候了。
智力怎么测
智力测验有什么用?可靠不可靠?长期以来人们争论很大,尤其近来弱智判定等问题不断引起争议,甚至有人对智力测验本身也提出质疑和排斥。其实,人的心理相当复杂,一般难用数量化的东西说明它的本质,各种心理测验所测得的东西只不过是个相对的数值。智力测验所测得的结果也只是一种趋势,并非一是一、二是二那么绝对。
目前用于儿童智力诊断的测验工具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法国人比奈和他的学生西蒙于1904年研制出来的著名的比奈—西蒙量表;另一个是40年代美国人韦克斯勒研制出的儿童智力量表,简称韦氏幼儿智力量表(3~6岁儿童用)和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6~16岁少儿用),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智力测验工具。我国医学界和教育界大都用后者的修订版来检查测定儿童智力,测得的结果即为大家所熟悉的智商(也叫IQ)。
韦氏测验侧重测试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操作能力,最终得出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和全智商。从神经心理角度来讲,语言和操作智商大致反映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功能。如果语言和操作智商间出现较大差异,可能意味着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另外,广义的智力测验还包括成就测验和性向测验,前者指个人完成训练之后,对其做出训练的评价,主要是测他当时的知识及技能水平;后者是预测个人未来的成就。
标签随意贴不得
儿童自出生起一直到长大成人,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状态,智力也是如此。作为智力的物质基础——中枢神经系统,一般到18岁左右才完成髓鞘化,即达到成熟程度,所以,此前测得的智商数很难预测成人后的智力水平。比如,一个10岁儿童做智力测验所得到的智商,只反映这个儿童当时的相对能力或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智商还可能会提高。何况,测试时儿童的配合程度、情绪状态、注意力集中程度、身体状况、测试场景、施测人员态度等因素均能影响测试结果,可能会出现误差。
另外,有些儿童所测结果即使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存在智力结构不平衡,导致学习困难,如特殊性学习障碍的儿童便是如此。因此,家长或教育工作者对儿童进行智测前要慎重考虑:为什么测,到哪里测,怎么看待测试结果,怎样对待被测儿童等。施测人员对测试必须慎之又慎,切不可随意解释结果,更不可轻易进行判定和贴标签。滥贴标签会给被测儿童带来灾难性后果。
智力测验所引发的问题,主要源于非专业机构和非专业人员对测验的不当应用。正如医学检查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实施一样,智力测验也必须由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操作进行,测试结果必须由专业人员(如医生或心理学家)进行解释。当然,要让这些严格标准真正落实到实处,最好的办法是制定相关的行业法规。
智测无须成时尚
有的父母很想了解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因而抽时间带小孩来医院做智测,这俨然成了一种时尚。其实,一般情况下正常儿童无须接受什么心理测验。
那么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智力测验呢?
①弱智儿童。这类儿童早先就可能存在明显的生理性缺陷或发育障碍,智测目的是界定他们的智力水平,并为智残定级提供依据。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弱智,一般指智商低于70,并且有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发病在18岁前的状态。这里还要排除因盲、聋、哑、肢体残障所致的能力缺陷以及某些特定疾病引起的智力缺陷,如孤独症(自闭症)等。
②有明显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儿童。这类儿童除了认知和行为方面有异常表现外,往往伴有明显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淡漠、冲动、暴怒等。智测的目的除了解他们有无智力缺损外,还为疾病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③学习困难儿童。主要指特殊性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也叫多动症)和笨拙儿童。这类儿童虽然有正常的智力,但智力结构发展缺乏平衡,有明显的认知偏异和注意缺陷问题。智测主要用于其智力结构分析,并为矫治训练方案的建立提供根据。
④智力超常儿童,即所谓天才儿童。智测的目的是分析其智力特征以因材施教,亦为超常儿童心理研究提供数据。
⑤盲、聋、哑、肢体残障儿童。智测目的是界定有无智残及智残程度,并为特殊教育提供依据。
从上述意义来讲,智力测验是一种必要的检测手段,而且有着其他检测工具无法取代的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zaojiao/403146.html
相关阅读: